正文

導讀(14)

勸學書 作者:(日)福澤諭吉


 

第三節(jié) 福澤的中國觀

幕末時代福澤的中國觀,總體來說其基礎建立在其自身的儒學修養(yǎng),作為洋學家的西方近代知識體系,以及與通過西方過濾后的中國信息之上。其目的在于形成近代日本的國家認同,因此“中國”在福澤的思想中,大多數(shù)時候僅僅作為一種負面的、象征性的他者而存在,與現(xiàn)實中的中國往往關系不大。

一般來說,構(gòu)建一個國家的自我認同,包含兩個側(cè)面。

其一,在時間序列上,對本國至今為止的發(fā)展過程,即歷史給予肯定的態(tài)度。在充分尊重并完全接受本國歷史的基礎上,思考并構(gòu)建未來的發(fā)展模式。這個過程本身即是達成國家認同的一種重要方式。

其二,在空間序列上,定位本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關系,通過與其他國家異同關系的描述,形成本國的世界觀。

兩種方法之間有一個共通性,即自我認同的構(gòu)建,必須建立在與他者(他國)相區(qū)別的基礎上。而在這種情況下,他者的屬性往往并非他者本身具有的屬性,而是自我賦予他的、虛構(gòu)出的屬性。因此所謂的他者,往往只是一種虛構(gòu)的存在,或者是一種語言的存在。

亦即,首先構(gòu)建與自身完全異質(zhì)的他者(或稱第一階段);接下來將這種他者的屬性完全翻轉(zhuǎn)過來作為自身的屬性(第二階段);最后在勾畫自身未來發(fā)展的過程中,將這種異質(zhì)的、反命題的他者的屬性與自身的正命題的屬性統(tǒng)一起來,辯證地形成更高級的自身屬性(第三階段)。

福澤早期有關中國的兩次鴉片戰(zhàn)爭、太平天國等時局論的中國觀,大多屬于自我認同構(gòu)建過程中的第一階段,即構(gòu)建與自身完全異質(zhì)的他者的階段。這期間他對儒學、中醫(yī)的反思,對鴉片戰(zhàn)爭原因的分析,對林則徐的評價,以及將太平天國等同于攘夷派的認識等,都是為了構(gòu)建他者而作的思考。

而在《勸學書》等著作中,體現(xiàn)出福澤通過對西方思想的學習與吸收,逐漸形成了自身的啟蒙思想。并認為這種以天賦人權、自由平等、近代科學為理念的啟蒙思想,是近代日本國家形成的必須要件。因為《勸學書》的普及,于是這種啟蒙思想逐漸在日本社會中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形成了日本自身的價值認同,因此可以說進入第二階段。

在《文明論概略》中,福澤小范圍地修正了自己的啟蒙理論。在時間序列上,他一方面把西方文明設定為日本的發(fā)展目標,另一方面通過中日文明比較論認為中國的文明落后于日本,因此強化了日本的自我認同。在空間序列上,他將歐美諸國劃定為文明國家,將非洲、澳洲等國劃定為野蠻國家,將中國、土耳其等國劃定為半開化國家。雖然在這個階段,他還沒有將日本完全劃定為文明國家,但同樣通過中日文明比較論,他認為日本的文明已經(jīng)領先于中國,正走向文明的過程當中。而中國則還是保守、停滯、專制的傳統(tǒng)“亞洲”國家。

《文明論概略》中福澤的中國觀還沒有完全進入辯證的第三階段?;蛘哒f自《文明論概略》以后,福澤諭吉一直圍繞如何揚棄日本國家中存在著的名為“中國”的他者屬性,為日本的文明化、近代化奠定發(fā)展方向這個主題而思考著。福澤為近代日本設定的文明的目標,最終通過1894年中日甲午戰(zhàn)爭中日本的勝利,中國的割地賠款而基本得到實現(xiàn)。福澤在甲午戰(zhàn)爭剛一開始發(fā)表的《日清的戰(zhàn)爭乃是文明與野蠻的戰(zhàn)爭》一文,則是反映他以文明史觀來思考中日兩國關系,以及對中國的觀點的收官之作。

戰(zhàn)爭事實上雖然在日清兩國之間發(fā)生,但究其根源,乃是追求文明開化的進步國家,與妨礙其進步國家之間的戰(zhàn)爭,絕非兩國之爭。本來日本國人對支那人并無私怨,也無敵意。認為其乃世界之一國民,想按照人間社會的普通交往往來。但彼等頑迷不靈不解一般的道理,看到文明開化的進步不但不喜悅,相反妨礙其進步,無法無天地表露反抗我國之意,因此不得已事情至今日地步。我日本人眼中既無支那人也無支那國。只以世界文明的進步為目的,凡反對這個目的加以妨礙之人(或國家),都要將其一概打倒。此事并非人與人,國與國之間之事,可以看作是一種宗教之爭。

按照福澤的看法,日本是代表文明發(fā)展潮流的進步國家,而中國則是妨礙日本文明進步的野蠻國家。文明的開化與進步既然是不可阻擋的潮流,那么中日之間的甲午戰(zhàn)爭,與其說是兩國之間的利權之爭,不如說是日本以文明之名教訓中國,促使中國也步入文明境界的“好意”行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