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澤認為雖然自由是指“隨著各自本心自由自在做事”,但并不會妨礙到他人。而且自由的這種不會妨礙他人的特征,是由人的本性來保證的。也就是說,因為人的本性是善的,是不會“以我心壓制他人”的,所以作為人的本性之一的自由也就不會妨礙到別人。這種樂觀的、先天調(diào)和的人性論,與前文所述的日本儒學特別是朱子學是相通的。
但是福澤的觀點與坐而論道、靜坐默觀的所謂的日本儒學者不同,具有強烈的經(jīng)世特征,因此他把個人的道德、學問修養(yǎng)與國家的獨立及繁榮聯(lián)系在一起來論述。在福澤看來,作為明治日本的國民,就應(yīng)該廣博知識,具有世界眼光,以此為國家獨立作貢獻。
廣泛地閱讀萬國之書,精通世界的事情,以世界的公法談?wù)撌澜绲墓隆?nèi)修養(yǎng)知識道德,以培養(yǎng)獨立自由;對外遵守公法以光耀一國獨立,如此才能成就真的大日本國。此事乃是我輩著眼之事,也是強調(diào)不問皇漢洋三種學問的得失,只主張洋學為當今之急務(wù)之原因。
可以看出在這篇文章中,日后的《勸學書》以及《文明論概略》的主要思想在這里已經(jīng)輪廓隱現(xiàn)。在這篇文章中,福澤沒有詳細展開諸如重視知識的態(tài)度,以及知識(洋學)本身的特點等等論點。而兩年多之后的1872年2月,他在《勸學書》中主要就上述問題展開了詳細的論述。《中津留別書》與《勸學書》之間最大的差異,在于福澤認識到在以廢藩置縣為代表性事件的明治初期政府推行的文明開化政策背景下,自己有必要向全體日本國民說明應(yīng)該如何做,才能成為真正的近代國民,才能建立真正的近代國家?!秳駥W書》在這個意義上,是福澤啟蒙言論活動的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