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文明開化與啟蒙思想
第一節(jié) 《中津留別書》與啟蒙思想的萌芽
1868年明治新政府成立以后,于6月11日公布了具體的包括新政府統(tǒng)治機構組成的“政體書”,向內(nèi)外表明了新政府的施政方針。主要包括施行合議政體(以議會政治為模式)、官民一體建設新生日本、破除舊習、基于天道(主要指萬國公法及普遍的天理)施行內(nèi)政外交、廣泛學習外國先進知識增強日本國力等內(nèi)容。其中政體書在編纂過程中,主要起草者副島種臣與福岡孝弟等人參考了福澤的《西洋事情》以及美國憲法。
以后,明治政府的施政圍繞中央集權、富國強兵、文明開化等幾個中心積極展開。中央集權方面,1869年各藩將各自諸侯國的版圖、戶籍返還給中央政府(版籍奉還),這標志著實行了數(shù)百年的封建制度結束。1871年明治政府正式宣布廢除藩國,改為中央直接領導的縣(廢藩置縣),中央集權的國家行政遂告成立。
在富國強兵方面,1871年頒布“新貨條例”,預備確立金本位的貨幣制度與現(xiàn)代金融體系。在通訊方面,1869年開始鋪設電信,1871年上海與長崎間電信開通,同年并開創(chuàng)郵政,后加入萬國郵政聯(lián)合。交通方面自1872年開始鋪設鐵路,1889年神戶至東京的東海道本線全通。海運方面,1870年土佐藩的巖崎彌太郎開始經(jīng)營海運業(yè),1875年改稱三菱會社,在政府的保護下飛速發(fā)展,同年開通日本至上海的航路。工業(yè)方面政府大力開辦官營模范工廠,獎掖工商業(yè)。另外還投入大量資金人力等開發(fā)北海道。
文明開化包含眾多領域。宗教方面,1868年發(fā)布“神佛分離令”,力圖改變?nèi)毡镜纳穹鹆暫系膫鹘y(tǒng),純化神道,以提高天皇權威。1869年設立“東京招魂社”祭奠在戊辰戰(zhàn)爭中戰(zhàn)死的官軍,以后作為專門供奉為日本戰(zhàn)死的軍人亡魂的國家宗教設施發(fā)展,后改稱靖國神社。1870年發(fā)布“大教宣布之詔”,向全國普及神社神道。1873年宣布基督教解禁。
教育方面1872年公布“學制”,當年在全國設立兩萬多所小學校。生活方面包含導入陽歷、針對舊武士頒布“散發(fā)脫刀令”廢除特權、鼓勵穿西洋服裝、推行吃肉、導入人力車與馬車等、以政府辦公樓為主鼓勵西洋式建筑等。
思想方面,這一時期各種啟蒙思想紛紛登場。如加藤弘之著《立憲政體論》,中村正直著《西國立志編》《自由之理》等。另外還有中江兆民用漢文翻譯盧梭的《社會契約論》,以《民約譯解》的書名發(fā)表等。1873年,在森有禮的倡議下,成立學術團體“明六社”,首任社長即是福澤諭吉。在新聞媒體方面,自1870年后,逐漸有橫濱每日新聞、東京日日新聞、朝野新聞、郵便報知新聞等相繼創(chuàng)刊。
經(jīng)過以上的概觀之后可以了解,明治開始之初的日本國內(nèi)經(jīng)歷了怎樣一種劇烈的、全方位的、徹底的改革過程。這些在現(xiàn)代看起來是文明開化的改革善舉,在剛剛結束二百余年封建統(tǒng)治的日本,特別是對于仍不太了解世界的百姓來說,很多改革舉措都是惡政。因此當時百姓起義、武士騷動層出不窮,但新政府都憑借著新生政權的蓬勃生氣,以及天皇的權威、近代化的軍隊等一一應對或鎮(zhèn)壓。
1868年7月,福澤拒絕了明治新政府請求他擔任官職的請求。在《自傳》中,福澤解釋說因為幕府的門閥制度的壓制與鎖國主張,自己無心為其效力。對于新政府,福澤則認為他們是“勤王家”,“在攘夷方面比幕府更甚一層 ,當然我也無心幫助這種鬧事者”。這當然是老年福澤的自我辯護與掩飾之詞,作為幕臣的福澤對幕府的忠誠,從他的建議書等已經(jīng)非常明白。另外幕府的外交政策也并非主張攘夷。而對于新政府,福澤此時還是認為他們是攘夷派,且自己曾經(jīng)向幕府提交過征討長州的建議書,所以選擇了辭官不就。
在明治初期大變革、大建設的時代下,福澤諭吉最關心的是作為近代國家的日本的國民,應該具有什么樣的特征;這樣的國民應該怎樣培育;以及近代日本的發(fā)展方向應該是什么等問題。明治以后日本教育大發(fā)展,學校眾多但合適的教材緊缺。福澤在明治之前已經(jīng)出版過很多介紹西洋各國情況的暢銷書,加之本職又是教育家,因此很自然地在明治后的數(shù)年中編寫了多部主要供小學用的教材。其中主要有1868年末的《訓蒙窮理圖解》,1871年的《啟蒙手習之文》,1872年的《童蒙教草·初編》《二編》《女子教材》,1873年的《改歷之辯》《日本地圖草紙》《文字之教》等書。在這些書中,福澤對很多基本概念加入了自己獨特的解釋,以啟蒙民智,樹立近代法制、社會、政治、外交等觀念。
1870年10月,福澤回中津藩迎接母親到東京居住養(yǎng)老,停留期間,應藩里的要求,寫下說明當時自己啟蒙思想的《中津留別書》。從該書的內(nèi)容可以看出此一時期福澤思想的變化。首先,福澤就明治日本的國民究竟應該具備什么素質(zhì)展開討論。
人為萬物之靈,并非僅緣于具耳目鼻口手足,能言語眠食。實因順從天道以修道德,廣泛學習作為人應該了解的知識見聞,待人接物,謀劃我一身之獨立,訂立我一家之生計,由是方可始稱為萬物之靈也。古來支那、日本人雖不太注意此事,但人之天性當中具有自主自由之道。
這里,福澤雖然還沒有完全否定“順從天道以修道德”,但很明顯,福澤也同時強調(diào)“知識”的重要性。而且認為人的天性中除“仁義五?!敝?,還有“自主自由”的特征。那么這里的“自由”又是什么含義呢?福澤說道:
自由乃不做妨礙他人之事,隨我心行事之意。父子、君臣、夫婦、朋友,不互相妨礙,隨著各自本心自由自在做事,不以我心壓制他人身體,各自謀劃自身之獨立之時,因為人天然擁有的本性是正確的,所以決不會向壞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