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你已經(jīng)擁有快樂(7)

快樂從心出發(fā) 作者:(英)羅伯特·霍爾登


如同丑小鴨一樣,我們怕自己還不夠好,怕犯錯,怕自己差勁,或者

一無是處;如同丑小鴨一樣,我們最終會明白,一切并非如此。

《?美人》鼓勵我們喚醒內(nèi)心的美,也就是不受束縛的自我?!睹琅鸵矮F》告訴我們,愛(美女)可以幫助我們化解自我式的思維(野獸)。《彼得潘》引導(dǎo)我們重拾想象力,重新自由地飛翔。阿拉丁,獅子王,皮諾曹,每一則童話都是一次從自我到真我、從恐懼到愛、從痛苦到快樂的靈魂之旅。

關(guān)于我們的束縛,我還要說一點:那都是人為的!是強加上去的,是不真實的。你對自己的看法,別人對你的看法,都只是觀點,不是事實。但是,記住自我只是觀念,一個受到限制的觀念,并非真實存在,這將對你有所幫助。自我的本質(zhì)就是一個錯誤,它給我們的?一個狹隘、貧乏、枯燥、局限的形象,一張粗糙的快照,并不能展現(xiàn)一個真實的你。換言之,自我不真實。

米開朗琪羅,上帝和奇跡

米開朗琪羅的一個崇拜者問他:“你那些絕美的雕塑是怎么創(chuàng)造出來的?”米開朗琪羅著名的答話至今流傳于世。他說:“朋友,美是本來就存在的,不是我創(chuàng)造出來的。我不過是鑿去了周圍的大理石,讓美顯現(xiàn)出來罷了。美是內(nèi)在的,它早已經(jīng)就位了?!?/p>

米開朗琪羅所說的周圍的大理石就像是我們的外在束縛,而孕育在大理石之中的美則是真正的,未受束縛的自我。

阿凡提鼓勵我盡量多讀詩,特別?玄學派詩人寫的詩,比如威廉?華茲華斯的,威廉?布萊克的,還有羅伯特?布朗寧的;另外還有印度的詩人,比如泰戈爾、蘇菲和魯米,等等。羅伯特?布朗寧曾在一首詩中談及“被禁錮的光輝”,其方式就如同米開朗琪羅談?wù)撎N涵在大理石中的美一樣。他寫道:

真理就在我們心中,它的萌發(fā)

不需要借助外物,無論你信仰什么。

人人內(nèi)心深處都有一個位置

真理在那里完整留駐;

雖被肉體的墻重重包圍,

但卻那樣完美,能被清晰感知。

肉體冥頑而癲狂,

束縛了一切,又頻頻犯錯,

但是智慧要為被禁錮的光輝

找到一條出去的路,

而不是為外面的光

打開一個進來的門。

在阿凡提的指導(dǎo)下,我還開始研究心理學派和精神療法,目前,世界教學對這兩個領(lǐng)域涉獵不多。經(jīng)過研究,我發(fā)現(xiàn),二戰(zhàn)后涌現(xiàn)出許多學派,他們超越了弗洛伊德和行為學家,給人類下了新的定義。弗洛伊德認為,人類有兩個基本的動力,性和需求,而我們的生活目標就是,在不失禮貌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追求性感,盡可能地開拓進取。他還認為,人類并沒有更高層次的自我。

但現(xiàn)在,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中的,不受束縛的自我又開始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學派發(fā)現(xiàn)治療心理疾病的最佳方法就是讓病人超越被束縛住的自我,去擁抱不受束縛的,不因外物的改變而改變的真實自我(參見表B)。不同的派別對這個術(shù)語有不同的叫法,但是基本的原則和理解是相近的。

心理學家 流派 自我 精神

艾爾弗雷德?阿德勒 個性心理 虛擬向?qū)?有創(chuàng)造力的自己

卡爾?榮格 心理分析 表面形象 自己

弗里茨?波爾斯 完形療法 ?我形象 自己

羅伯托?阿薩吉奧里 心理綜合學 次生人格 我

R.D.萊茵 原始整合療法 虛假自我 真實自我

楊諾夫 原始整合療法 不真實的自我 真實的自我

埃里克?伯恩 溝通分析 順從式兒童心態(tài) 自由兒童心態(tài)

J.L.莫雷諾博士 心理劇 保守角色 自發(fā)性

表B

越來越多的心理學家都已跳出原來的思維模式,改變了看法。有趣的是,就連弗洛伊德本人在晚年時也改變了原先的不少看法。在一本叫做《緩解壓力》的書中,我引用了弗洛伊德臨終所寫的話:“作最后分析的時候,我們必須學會愛,這樣才不會有心疾。”心理學重新找回了自己的靈魂?,F(xiàn)在,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改變我們對自己的看法。

我也被東方哲學的博大精深和詩情畫意深深吸引。雖然很多作家都用了神秘的形象和深奧的比喻來描述不受束縛的自我,但他們無法說清楚,這一完整的自我所經(jīng)歷過的,都是自然的,平凡的,普通的,每天都有可能發(fā)生的。佛教有個術(shù)語,叫“satori”,意思是頓悟,萬事萬物皆可悟,且人人可求頓悟。

我發(fā)覺19世紀神秘主義作家羅摩克里希納的作品非常精彩。每個詞對我來說都出奇的熟悉,他把不受束縛的自我稱做神圣自我,并對其展開宏論。他曾作過這樣的解釋:

認識你自己,就等于懂得了無我之境以及萬物之主。自我是什么?是我的手,我的腳,還是我的血肉之軀?再往下細想,你便會發(fā)現(xiàn),“我”根本不存在。

抽絲剝繭地分析一下自我,便會發(fā)覺,自我根本不真實。分析到最后,

一切都歸結(jié)到上帝那里。自我退去的時候,神圣的自我便顯露了。

在追求大徹大悟的過程中,我覺得一直都有一根金線在牽制著我,它將沒有受到束縛的自我和我心中的上帝連在了一起:“不必舉目望天,上帝在人心中?!比毡镜慕?jīng)文中這樣寫道。伊斯蘭教的古蘭經(jīng)寫道:“真主在你心中,你卻在曠野中尋找真主?!笔ジ柚袑懙溃骸澳阕约阂彩巧系?,是圣靈的子嗣,你們都是?!币d在《圣經(jīng)》中告訴我們:“你們就是上帝。”伊斯蘭教說:“知己者知上帝?!倍鸾?jīng)中則寫道:“內(nèi)自省則成佛。”

小時候,上帝給我的最初印象是一個放大了的形象,他住在天上,好嫉妒,是個留著大胡子的中年人,脾氣不太好,不易接近。這個上帝決定足球賽的輸贏,幫你找到停車的地方,保佑你買彩票中獎。這個上帝很特別,他對某些人的愛憎比普通人更甚。

很明顯,這樣一個有著自我形象的上帝需要人們祭獻活的動物、小孩、煙草、藥物和啤酒給他,他喜歡這些東西。他就是一個制造恐懼心理的上帝,所以,他帶給人類的是懲罰、襲擊、報復(fù)和審判。很明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