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IPO,不是毒藥,也不是蜜糖(1)

聚變:中國資本市場備忘錄 作者:鄭磊


當中國企業(yè)一窩蜂擠IPO這座“獨木橋”的時候,另外一些企業(yè)卻反其道而行之。未上市企業(yè)不愿意上市、已上市企業(yè)選擇退市,這在全球證券市場已屢見不鮮。特別是近兩年,退市幾成風潮。

2007年2月10日,全球最大的個人電腦制造商 美國惠普公司宣布從納斯達克“全球優(yōu)選市場”退出,只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而惠普退市的理由則是為了削減在兩大交易所同時上市所產生的交易費用和管理成本。

像惠普這樣實力雄厚的公司退出資本市場的例子近年來并不少見。在退市大軍長長的名單中,我們既能看到巴斯夫和Avaya這樣的跨國公司,也能看到大眾食品、華晨汽車和TOM在線這樣的中國企業(yè)。

這些選擇退市的企業(yè)可能各有各的理由,但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IPO縱有千般好,也并非有百利而無一害。所謂幸福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資本市場融資誘惑背后,暗礁重重。

2006年8月,在內地企業(yè)排著長隊到香港上市的熱潮中,肉制品市場占有率排名前三的大眾食品卻主動從香港聯(lián)交所退市。大眾食品于2001年3月在新加坡上市,為了提高股票交易量,2002年10月,又在香港成功上市。上市后,盡管大眾食品的贏利狀況非常良好,但是在香港二級市場上的交投卻很清淡,總交易量只有新交所的1/10,遠遠沒達到二次上市的目的。公司長期股價低迷,不僅無法再融資,還要為此支付不菲的成本。最終使得大眾食品不得不作出退市的艱難選擇。

像大眾食品遇到的這種狀況,多是因為不同地區(qū)的證券市場對于同一個企業(yè)的估值有很大的差異,這一點類似普通商品。企業(yè)作為證券市場上公開出售的“商品”,其價格決定于客戶對其的認知、對企業(yè)產品和市場發(fā)展前景的深入理解。以中國石化為例,2000 年在香港上市時,每股發(fā)行價僅1.61元,以1999年每股凈資產計算的發(fā)行市凈率只有1.26倍;而2001年在國內上市時,以2000年每股凈資產計算的發(fā)行市凈率高達2.97倍,是境外發(fā)行的2.35倍。境外上市折價多達60%以上。

這種異地差價的情況并不只出現(xiàn)在傳統(tǒng)行業(yè),即使對于新興的互聯(lián)網和高技術企業(yè),國內經營的模式也可能與海外完全不同。在市場無法理解這樣的差異時,企業(yè)公開上市的價值就要被大打折扣。比如搜狐、網易這樣的中國門戶互聯(lián)網上市公司當年在納斯達克就曾因為長期不被投資人看好而股價低迷。無獨有偶,TOM在線也是投錯了胎,在死水微瀾的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市場無人待見,在納斯達克也沒有得到垂青,贏利模式更是不被資本市場所認同,幾度挫折使得TOM在線最終審慎而退,郁郁不得善終。

不要以為TOM在線的遭遇是個案??v觀國內外資本市場,這樣的悲劇并不少見。擁有500多項專利、在7大技術領域里面取得了突破,在數(shù)字多媒體芯片領域擁有全球第一市場份額的中星微電子在納斯達克上市時也只獲得9700萬美元的融資,稍后我國另一家芯片設計企業(yè)珠海炬力上市,同樣沒有得到市場認同和追捧,上市首日股價沒有迅速攀升,市場折價幅度約40%~60%。

在境外上市,特別是不同文化的國家,在被接納和了解的程度上比本國企業(yè)有明顯的劣勢。這種先天不足,根源在于這些企業(yè)的主要市場在國內,采用的會計和稅收制度與國外不同,企業(yè)治理結構透明度不高,以及境外人士對于中國的誤解和偏見等。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