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1 國際油價波動的微觀機制(3)

石油的邏輯 作者:管清友


量峰值。石油峰值還存在消費峰值和排放峰值。由于應對氣候變化已經成為全球共識,各國在碳排放問題上面臨“總量控制”,而碳排放強度是存在極限的,因此,一國石油消費量也就存在“天花板”。我估計,消費峰值和排放峰值越來越重要。石油峰值論影響深遠,它不但會改變世界能源結構的版圖,甚至可能改變世界經濟和政治版圖。

但是,僅是生產與消費所表征的供求因素遠遠不能解釋2006年年初到2008年上半年之間國際油價的巨幅增長,即使將基本面的定義擴大到包括石油供應鏈上所有的因素也無法給出圓滿的答案。如果說新增消費需求的推動是新千年以來的油價上漲的重要推動力量,但是這一情況在次貸危機爆發(fā)以后完全改變了。從2006年中期至2007年中期,與中國總需求水平上升相伴的是石油價格下降,而中國總需求開始下降以后石油價格不僅不降反而繼續(xù)快速上升。這個期間的中國總需求波動與原油價格波動出現了脫鉤。也就是說,2006年中期以后,中國的需求不再是推高國際油價的最大因素。相反,來自產油國自身需求的增加和產量的減少,以及次貸危機發(fā)生后大量投機資本從證券市場涌入商品市場才是油價暴漲的基本動因。我們大致可以這樣認為,國際油價在70~80美元能夠反映供需基本面的情況。而80美元以上的國際油價則明顯帶有資金堆積的痕跡,具有很大泡沫成分。即便我們考慮了80美元之上美元貶值的因素,供需基本面決定的國際油價也不會超過100美元。2008年的7、8月,我們做出判斷:如果按照目前140美元的油價來估算,國際油價的泡沫成分至少在50%以上,其后的價格走勢則印證了我們的這一判斷。

庫存量既是供應系統(tǒng),也是對抵消石油供應不足起關鍵作用的緩沖器。根據其主體、類型、地點、用途以及建立的原因,庫存可分成許多種類。按其用途分,原油庫存由部分一級庫存及用于煉制成品油的二級、三級原油庫存共同組成。一級原油庫存又可分為商業(yè)庫存(即工業(yè)庫存)和戰(zhàn)略庫存(即政府戰(zhàn)略儲備庫存)。但較為常用的劃分方法是根據其建立的原因,將庫存劃分為非任意庫存和任意庫存。非任意庫存是指保持世界原油供應系統(tǒng)正常操作的庫存,主要由最低操作庫存、海上庫存、政府戰(zhàn)略儲備庫存和安全義務庫存構成。為支持一個正在增長的原油供應系統(tǒng),非任意庫存隨全球原油需求的增加而上漲。任意庫存是指可用商業(yè)庫存,是高出安全義務庫存量的部分,其原動力是經濟利益,與價格緊密相關。主動增加庫存,庫存就變成了需求,使市場需求增加,而市場供應未發(fā)生變化,因此價格將隨之上漲;反之,主動減少庫存,庫存變成供應,使市場供應增加,市場需求未發(fā)生變化,因此價格將隨之下降。

但是,庫存又在某種程度反映供需矛盾的激烈程度。一般而言,供需緊張時往往伴隨低庫存和高油價,供應充足時常常伴隨高庫存和低油價。以上兩點表明,庫存的變動與價格的關系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負面的,關鍵要看庫存變動的原因。用近幾年經合組織(OECD)石油庫存與WTI 油價的月度數據來研究,樣本取2000年1月 2009年3月的月度數據。圖4-7為OECD 石油庫存與油價的關系圖,可以看出石油庫存與油價基本上呈負相關關系,高庫存伴隨低油價,低庫存伴隨高油價。

圖4-7 OECD石油庫存與WTI油價關系

資料來源:EIA。

4.1.2 市場“感知”與石油期貨價格

21世紀的石油市場具有以下兩大特點。首先是市場的全球化。航運與通訊的發(fā)達使得石油能夠從世界的一個角落運到另一個角落,中途還可以按照需求和價格的變化改變目的地。石油市場因此也演變成為一個公共商品市場,而石油安全也不再是任何單一國家的任務。無論一個國家多么強大,都不再可能獨善其身地脫離國際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