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顆水晶球(魚肚白色)(11)

弗洛伊德的拼圖:心靈殺毒2.0 作者:于洛生


彝夕:于先生你好,我是一個大學生,神經癥在大學校園里太常見了,我們宿舍里就有兩個患者,我自己高中時也被強迫癥困擾過,現在還偶有焦慮發(fā)作。心靈是一個主宰思維和理性的器官,心靈的疾病真的可以用理性本身來醫(yī)治嗎?在我看來這不是醫(yī)學而是哲學問題,是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的交鋒!我為之著迷和困惑,如何理解可否解答?

回答:即使在心靈這一天然的“唯心主義”領地,我們仍然該堅定唯物主義立場。心靈首先是一個物質存在的器官,是一個地球億萬年生命演化制造出的“生物計算機”,盡管思維、想象、理性是“虛擬形態(tài)”,但是它們仍然是儲存在“大腦硬盤”,或運算在“自我意識內存”中的以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數據信息?!靶撵`病毒”既可能在每個神經癥患者身上發(fā)作,也可能在大多數健康人的心靈中潛伏,影響他們的智力和生命活力。你提出的問題,是否可以用心靈的理性醫(yī)治其非理性(比如抑郁、焦慮、強迫),這是完全可能的。心靈具有強大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調節(jié)是神經的基本功能),它自身帶有“系統(tǒng)修復工具”,具備“系統(tǒng)自檢掃描”和“記憶碎片整理”的功能,而心理醫(yī)療是利用這些工具修復心靈自身的操作方法,因此它同樣適合大多數人。就像你那臺重做了系統(tǒng),速度變快了的電腦一樣,可以讓人的思維效率提高,系統(tǒng)功能恢復到最好,精神面貌變得煥然一新,而了解神經癥的預防知識,對于大眾也是必需的心理衛(wèi)生教育。

背景新聞:部分抗抑郁藥物可能療效甚微

2008年2月26日,英國《獨立報》《衛(wèi)報》的頭版頭條都是同一則新聞—— 抗抑郁藥無效。對于全球數以百萬甚至千萬計的抗抑郁藥服用者來說,毫無疑問這是一則震撼性的消息。盡管對抗抑郁藥的療效和副作用的爭論一直存在,但它們在抑郁癥的治療中一直是被視作有效,并廣為使用的。

英國的研究者發(fā)現,常用抗抑郁藥物的總體治療效果只能比服用安慰劑(糖丸)的效果高出點。換句話說,這些藥物總的來說,沒什么臨床療效,服用抗抑郁藥所起的作用,并非藥物本身在消除有關癥狀,不過是患者心理壓力得到緩解的緣故。但這項研究同時也指出,盡管總的來講療效甚微,但對于抑郁程度在漢密頓量表上達到了28點的患者,即抑郁極其嚴重的患者來說,這些藥物的療效的確起到了顯著效果。

《獨立報》源引這項研究的負責人、英國赫爾大學歐文·基爾施教授的話說:“基于這項研究的結果,除非患者極度抑郁,或是其他治療手段都不能奏效,否則給患者開抗抑郁藥物看來是沒什么必要的?!蹦壳?,該研究成果已發(fā)表在科學雜志《醫(yī)學》上。

據統(tǒng)計,英國每5人中就有1人患抑郁癥。2006年英國共開出3100萬個抗抑郁藥處方,其中超過一半處方藥是新一代抗抑郁藥物—— 選擇性血清素再回收抑制劑,英國每年抗抑郁藥的費用約3億英鎊,濫用抗抑郁藥現象非常突出,已經讓英國國民保健系統(tǒng)不堪重負。

這項研究當然也引來了各大制藥公司的反對意見。比如,葛蘭素史克制藥公司即賽樂特生產者認為:這項研究沒有認識到抗抑郁藥物的積極作用,得出的結論不符合臨床實踐中觀察到的抗抑郁藥物的好處,研究人員只是選取了很小的一部分研究數據,并沒有對全部數據進行評估。禮來公司的一名發(fā)言人也指出:大量科學研究與醫(yī)療數據已經充分證實,百憂解是療效顯著的抗抑郁藥。

當死神扛著鐮刀,打開潘多拉盒子,在人間到處散布抑郁癥的“瘟疫”,是時候捕捉一個“心靈病毒”,放在顯微鏡下,對它進行一番詳細觀察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