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個朋友曾感嘆:人是復(fù)雜的,生活是簡單的;抑或,人是簡單的,生活是復(fù)雜的。其實,人和生活無所謂簡單復(fù)雜,唯獨抽離的情感是復(fù)雜的,它足以涵蓋我們豐富的人生和多彩的生活。
沈從文在《蕭蕭》的前言中說:“我只建造了一座小廟,在這座小廟里,我供奉的是人性。”人性,不僅是文學(xué)供奉的神,也是電影供奉的神?,F(xiàn)實生活是“情”滋生的土壤,人性內(nèi)核則是“情”的深層表達。我們不需要太多的經(jīng)歷也能夠透過銀幕與劇中人物交流,從秦燕歸家的隱忍中感知底層“北姑”的痛楚(《榴蓮飄飄》),從公園里林小姐寂寞的哭聲中感受靈魂的孤獨(《愛情萬歲》),從歐陽鋒的忌妒中體察一顆因情創(chuàng)傷的內(nèi)心(《東邪西毒》),從小漁左右為難的抉擇中看到一個生命的蛻變(《少女小漁》),從藍宇的淚水和捍東的號啕中體會同性真情的可貴(《藍宇》),從阿炳回頭蹲在地上為老年癡呆的父親系好鞋帶的細小動作中感受親情的溫暖(《女人四十》),從小馬哥桀驁不馴的壞笑里重溫豪氣干云的男兒情義(《英雄本色》)。所有這些,恰如《佛心妙悟》所寫:“體驗了親情的深度,領(lǐng)略了友情的廣度,擁有了愛情的純度,這樣的人生,才稱得上是名副其實的人生?!币蚨?,在小武跨不過友情的鴻溝、掉進了愛情的陷阱、找不到可依靠的親情之后,剩下的只能是“手藝人”尊嚴的無處可逃(《小武》)。
三
當(dāng)“影像照進現(xiàn)實”時,我們也就體會到“戲夢人生”的真諦。本書從塵世生活中擷取小資、男兒、女性、少年、父親、“同志”和妓女七個斷章,以《花樣年華》、《縱橫四?!?、《舞臺姐妹》、《童年往事》、《冤家父子》、《男生女相》和《戀戀風(fēng)塵》等片名提綱挈領(lǐng),每部分主要介紹一位華語影壇的知名導(dǎo)演。其中,“幕曲”部分力圖從多個不同的視角,對同類題材電影作嘗試性的全景式白描,并以對數(shù)部佳片的“一句話影評”作為引言;“導(dǎo)演”部分從“流年碎影”到“作品鏈接”再到剖析風(fēng)格和主題,都在努力形成系統(tǒng)性的評述;“放映室”部分羅列同類題旨影片的基本信息,供同好者延伸點擊和選片參考。第八場《戲夢人生》圍繞“七個斷章”,對近十年內(nèi)地公映的多部影片作個人化解讀,偏向于隨感,聊生活,說世事,談感情,侃自我,以散點式筆觸向普通影迷靠近。所有這些文字,不專情藝術(shù),不排斥商業(yè),多為一己之感、私人記憶。
這是一本沒有設(shè)置閱讀門檻的書籍,適合于任何與電影有緣的讀者。它既是個人的觀感,也有意在感性的舞臺上尋找理性的支點;它是坊間的聲音,卻追求一種系統(tǒng)的表達,試圖在純民間和純學(xué)院之間架起通向光影圣殿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