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與城市
這本書里,寫作者都是當代作家,寫作的對象都是城市,有40多組。這樣的群體規(guī)模的結(jié)合應(yīng)該說是讀者(包括文學愛好者與城市愛好者)未曾想過的,可又是期盼已久的。(好個新鮮點子!早干嗎不做?)
城市當然是作家們關(guān)懷的對象,城市在人文上具有復(fù)雜性、華麗性、創(chuàng)造性、引導(dǎo)性。以往就城市進行寫作的,多是建筑學者、歷史學者、社會學者、民俗學者、經(jīng)濟學者,他們撰寫的關(guān)于城市的書,到圖書館一查,總有好幾架子了。那么,作家又來寫城市,特點在哪里?價值在哪里?
那些學者們寫城市,都是盡量隱去自己的情感,而進行端端正正的理性觀察。作者隱去自己的情感,也就罷了,而讀者讀的時候,因作者的冷靜,只好也作理性的閱讀。他們讀到:城市的規(guī)模(南北四至)有多少千米,歷史城墻的厚度是多少,城市人口是50萬還是49萬,城市的犯罪率是去年高還是今年高,城市的經(jīng)濟增長是9%還是10%,等等。讀過書,他們的城市知識增長了很多,但是,他們在學者的書中很難讀出充分的美感和飽滿的情感。
然而城市是富含美感與情感的。城市不是徒然有一個建筑的規(guī)模,更不是人口數(shù)目的機械相加。城市本身乃是一個生命的機體,她有美麗的外形、面貌,有內(nèi)在的精神氣質(zhì)。歷史的蒼老與現(xiàn)代的青春活力在城市中交融。社會的先鋒性探索與從容悠然的每日閑適彼此相伴。城市中雖有龐大統(tǒng)一的社會體制,但仍不失家庭的百樣個性。所有這些,不僅表達在城市的錯落景觀上,更深藏于城市居民的生活歲月之中。作家,是人文城市的知己,是城市中生活深壤的耕耘者與探索者。
與商業(yè)性的關(guān)懷不同,當代作家關(guān)注的都是與金錢無關(guān)的真情。在市場經(jīng)濟調(diào)動千軍萬馬妄圖將城市轉(zhuǎn)化為金錢魔場的時候,作家們卻在捍衛(wèi)城市真正的尊嚴。在作家的引導(dǎo)下,我們進入城市,乃是進入了一個情感動人的世界,這里沒有為金錢開道的喧囂,一切色調(diào)、形體、聲音都源自生活深層,蘊涵著人生的真諦。
城市的生活又有獨特的情節(jié),作家為我們講述了只有城市中才能發(fā)生的故事。他們以過人的對于生活的敏銳觀察力,為我們敘述了尋常表象背后的珍奇價值。在他們的敘述中,我們似乎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城市,萌發(fā)出對城市的另一種理解,在這些新鮮理解中,我們又享受到思想的快樂。
城市是百分之百的人文景觀。中國古人曾是景觀欣賞的行家,給我們留下大量膾炙人口的景觀詩歌散文。不過,那些詩歌散文贊美的多是自然景觀?,F(xiàn)代中國作家,終于把景觀關(guān)懷投向了人文城市。作家告訴我們,如果要欣賞人文之美,請到城市來。在城市里,從大街上的時尚,到小巷深處的人生韻味,所有源自人文的審美、價值、時尚、信仰,都以景觀的形式被書寫在城市的大地上。
文化地理學家用理性說,文化景觀是人類獲取知識的三大文本之一(另兩個是文字文本與口述文本),其中符號、語法、含義等文本要素一應(yīng)俱全。而作家則用情景感受、縱深思考、貼切描述,帶領(lǐng)我們對城市景觀文本的具體內(nèi)涵進行真實的閱讀。在作家們的筆下,景觀與故事、情感、思想層層展開,城市成為一本打開的書。
城市還可以為我們保存記憶,歷史景觀是文化記憶的重要形式。作家借助城市景觀,對人生做歷史的品評。他們幫助我們在陳舊中體會人生的醇味,發(fā)現(xiàn)永世的價值。如果你是在城市中長大的,作家會幫助你重返童年。在作家的筆下,過去的歲月逐漸顯現(xiàn),它是城市故事中——也是你的故事中——溫馨的一頁。心理學家說過,回憶實際上是一種特殊形式的期待。
我們中國富于地方文化特色,所謂地方特色,是自然風景與人文習俗組成的的共同體。當什么地方出現(xiàn)了城市,這座城市一定是這個地方文化特色的一個縮影。讀過本書,你一定會再次感到祖國的遼闊,感到巡禮于天南地北多樣城市文化的樂趣。
最后,可以說,關(guān)于城市的文字,其實是一種反照,也是一種喚醒。我們建造了城市,而城市又帶給我們什么?是我們創(chuàng)造了城市,還是城市創(chuàng)造了我們?當我們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已經(jīng)把城市與我們自己合一。我們在“閱讀”城市的時候,也是在閱讀自我。城市是自我的放大,是人文的又一種規(guī)模。所以,當我們對城市負責的時候,其實也是在對自己負責。這是頗有實踐意義的認識。
我相信,讀過本書,聆聽過作家們的述說,當你再返回城市街頭的時候,你看到的將不再是樓房建筑的機械排列,不再是陌生人們的漠然相遇,你會感到城市生活的躍動。街上每個匆匆行走的人們都是城市生活的參與者,他們創(chuàng)造著城市生活,也在被城市的生活所創(chuàng)造。
城市的表象雖然日益繁縟,但生活的深流并不是在這個層次上延伸。正像作家們揭示的那樣,留在記憶中的,最值得溫習懷念的,只有樸實的真情。永遠關(guān)注真情,這就是作家們的價值和貢獻。
唐曉峰
2010年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