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炸炒米的對對眼老葉
幸福巷底的避風處,靠著供銷社院子那堵高墻外搭了個小棚,冬天里,頭戴一頂看不出顏色的舊絨帽、黑色破襖腰間用一根帶子系著的對對眼老葉就在那里炸炒米。
小棚子沒有門,老葉每天早上過來,架起小爐子,連上風箱,點火燒煤拉風箱,爐子燒好,生意就來了。老葉對著眼睛將米裝進黑葫蘆一樣的鐵罐子里,然后就戴上那雙遮不住指頭的破手套,抓起一根鐵管把爐蓋旋緊防止漏氣。鐵罐子架在火爐兩頭丫形的架子上,罐子前面是一個用細鋼筋焊接的像汽車方向盤一樣的鐵圈,鐵圈上連著把手,方便用手握著轉(zhuǎn)動。鐵圈中間,有一個連著爐體的多功能表盤,上面可以顯示時間與爐內(nèi)氣壓。只是,那個傷痕累累的壓力表早已污黑不堪,表盤上沒了玻璃,整個表盤都用細鐵絲捆綁著,才沒有散架。坐在小板凳上的老葉,低著頭有條不紊地一手推拉風箱,一手搖動黑葫蘆鐵罐子。風箱拉動時,后面的風門發(fā)出“呱嗒、呱嗒”的聲響,極富節(jié)奏感。爐火也隨著韻律舐著鐵罐舞動,呼呼地在縫隙中四溢著,不時有一兩顆火星飛起。老葉就這么從容地不停地搖著,一會兒正向轉(zhuǎn)幾圈,一會兒反向轉(zhuǎn)幾圈,以保證爐體各部分受熱均勻。米粒在黑葫蘆鐵罐子里翻滾,膨大,鐵罐子旋蓋四周吱吱地冒出絲絲白煙,不斷地向外散發(fā)出炒米的濃香。
搖著搖著速度就慢了下來,老葉是有經(jīng)驗的師傅,根本不必對著眼睛瞅搖把中心處那只破表盤的,完全憑感覺就行。老葉起身將鐵罐子擰轉(zhuǎn)過來,塞進一只由幾條麻袋接起來的兩三米長大口袋里……旁邊有人高喊一聲:“炸——了!”女孩子捂著耳朵逃得遠遠的,嚇得連眼睛都閉上了;男孩大多一邊退著,一邊逞能似的死死盯著老葉的每一個動作。此時的老葉,挺直了身子,一腳踏在機子上,一手用套筒套住爐蓋上的“耳朵”,一雙白多黑少的眼睛瞅向天空,一聲吆喝,手腳一用勁,壓舌滑落……“嘭!”一聲巨響,升起一股白煙,隨著爐蓋打開,一股濃濃的炒米香氣四散開來。先前倒進去的米,都變成白花花的胖米粒了。
老葉炸炒米帶有一個磨得紅亮的小竹筒,量一竹筒米,平著手掌抹去上面堆尖,正好是半斤,收費五分錢,一次最多只能量四筒子——也就是兩毛錢的米放入鐵罐子。要是加糖精,一份另收三分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