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蠶豆的功用主要還是哄小孩子的,小小一包,可以嚼,可以放在桌上彈著玩。幾人趴在竹涼床上圍成一圈,撒一把豆放中間,挑起小指頭在兩粒豆之間快速滑過去,然后環(huán)起大拇指和食指,再猛然張開,彈動一粒去撞另外一粒,不許碰到別的豆。彈著了目標(biāo),叫“開花”,可將那粒豆作為戰(zhàn)利品收為己有,沒彈著就是“沒開花”,得讓給下一位接著彈,直到一把豆彈光。大家一邊彈一邊唱著:“鐵豆子開花,笑殺老娘家;鐵豆子不開花,氣殺老娘家……”為什么要自稱“老娘家”?搞不懂。
我那時候略微有蟲牙,所以更中意辮子老爹元寶腰籃里的沙蠶豆。蠻炒蠶豆是干炒,沙蠶豆則是在鍋里用沙子燙出來的,沙子起煙了,埋在沙里的蠶豆“噼里啪啦”一陣炸響,歡快地蹦跳著開出“花”來。我們自己在家中炒出的沙蠶豆,總是沾著黑沙,吃起來磣牙。而辮子老爹的沙蠶豆,聽說是以磨細(xì)的鹽代替黑沙,吃時才不用擔(dān)心牙齒磨著沙。那一顆顆飽滿地開著口的沙蠶豆,顏色是老成的深褐,抓一把在手里,還略微有些溫溫的,輕輕一嗑,吐出薄薄的外殼,咬上去,松松的,脆脆的,沙沙的……真是其妙無窮。
一粒粒地吃著蠶豆,夜便黑透了,星星就像無數(shù)璀璨晶瑩的鉆石鑲嵌在浩渺的夜幕上。有許多流螢從河面的方向飛來,尾部熠熠閃光飄忽不定地從眼前飛過,我們總是忍不住要揮動手中的芭蕉葉扇去拍打。倘是一擊未中,自然是起身跟在后面追趕。有時是這個去了,那個又來,忽高忽低,忽前忽后,忽左忽右。那時的流螢真多,無數(shù)曳著綠光閃爍的螢火蟲,把夏天的夜晚點綴得異常美麗而神秘。因為都是被扇子帶起的氣流擊落的,并未怎么受傷,它們被捉起來集中裝入小玻璃瓶里,放出的綠瑩瑩光亮能照亮一大圈子人。當(dāng)我們追趕著流螢時,偶一回頭,發(fā)現(xiàn)辮子老爹就坐在某一個空的椅凳上,一顆拖著長長尾巴的流星劃過漆黑的夜空,會在剎那間照出他臉上髑髏一樣的兩個深黑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