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白鐵師傅老奎(1)

說戲講茶唱門歌 作者:談?wù)?/span>


十三、白鐵師傅老奎

從前的人把那種鍍了鋅、看上去亮晃晃的鐵皮叫做白鐵皮。敲白鐵皮是個不新不舊的行當(dāng),比起木匠、泥水匠、打箍的、刷油漆的等那些粗陋營生,敲白鐵皮還算是比較靠近現(xiàn)代新興工業(yè)化的。白鐵皮做的東西牢固,且不易生銹,壞了拿來補,長的能截短,短的能接長,換個底什么的也花不了幾個錢。所以,幾乎家家都有白鐵皮制作的水壺、水舀、簸箕,包括燒煤爐的鐵皮煙囪通道,還有理發(fā)店里少不了的掛墻上的那種洗頭用的漏桶。當(dāng)然,有的水壺或是漏桶換底次數(shù)太多,每換一次底,就增加一道接口,深度也增加一截,換到后來,壺的容量倍增,變得怪模怪樣,拎去水罐爐子上打開水卻能占盡便宜。

丁字街白鐵師傅老奎那間“反帝白鐵鋪”,門里門外擺滿和掛滿各式各樣白鐵皮制作的物件,锃亮耀眼,個性鮮明,有型有款,比我們課本上所有的幾何圖案都真實漂亮。老奎的全部工具,也就是些鐵皮剪刀、木榔頭、火烙鐵……這就已經(jīng)夠用了,加上大半輩子的經(jīng)驗,甚至還加上一點平面幾何的知識,你不能不吃驚老奎那么早就知道利用圓周率了。譬如有人要做個提水的鐵桶,老奎得先將一個白鐵皮的卷筒用腳踩著攤平,蹲在白鐵皮上估算剪裁,量量桶有多高,直徑多大,然后手里捏一支炭筆,像用圓規(guī)那樣在白鐵皮上畫出一個桶底,當(dāng)然得預(yù)留出用來卷邊的部分,這叫“放樣”。接著,就用上他的鐵皮剪刀了,像裁縫師傅剪布料似的,這里剪剪那里修修,直到可以把鐵皮卷起來圍成一個桶狀。最需要耐心和手藝的,是卷邊的活。將圍起的鐵皮放在一塊鐵砧或黑鐵底座上用木榔頭輕敲,敲打很有節(jié)奏,頻率很快,將鐵皮的邊緣一點一點地翻卷上去,最終讓桶身和桶底牢牢咬合成一體。當(dāng)然,水桶使用起來是很吃重的,光這樣敲接還不行,還得用焊錫焊住接縫處。老奎仍在用很原始的火烙鐵,一定要在爐火中燒得通紅才能用,雖說比不上電烙鐵方便,可溫度更高,做錫焊更管用。

看老奎做淘米籮很有趣。這照例先是一番剪裁和敲打,之后,老奎理一理系在身上的圍裙,坐到小椅子上,用有點羅圈的兩腿夾著那只成形的淘米籮固定于襠部,左手持一枚釘子右手輕揮小錘,按一定的間距,在淘米籮的底部和周邊逐一扎出密麻麻的小洞眼。最后,將那些小洞眼的反面打磨平,不扎手就行了。還有水舀、漏斗、勺子、油壺、澆花的噴壺等,也都用這般工藝“生產(chǎn)”出來。老奎特別喜歡用“生產(chǎn)”這個詞,就像他總愛強調(diào)“我們工人階級”并把這幾個字說得語氣很重一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