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推獨輪車的老傅
往日,哪怕再窮的人家,也少不了要置辦大到水缸、小到壇壇罐罐這樣一應窯貨。窯貨易碎,用著再仔細,三五年也得更新,所以在鄉(xiāng)下有很大市場。但窯貨太沉,若是用肩膀挑,一擔挑不了幾個,特別是那些大瓦缸,不說挑,你兩個人抬都沒法子抬,于是在江南鄉(xiāng)間的狹窄田埂上,便出現(xiàn)了推獨輪車賣窯貨的人。老傅就是這類人,每年秋冬農(nóng)閑,就推著車子去窯上裝貨。遠遠地,一輛木質(zhì)的獨輪車嘎吱嘎吱而來,瓦缸被堆得很高,幾乎看不清后面推車的人。
獨輪車,有的地方喊作雞公車,也有喊作狗頭車,切莫小看這僅有一個輪子的車,幾百斤貨物還是載運得起的。獨輪車不擇路,田間小徑、羊腸小道、獨木小橋,都照行不誤。不過,獨輪車對街道路面造成的損壞,也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所以有些地方不準鄉(xiāng)民推獨輪車上街,或是收過街錢作為補償。至今,在我們那個古鎮(zhèn)街心青石板路面上,還能看到一道深深的石槽,那就是獨輪車留在滄桑歲月里的印痕。
家住鎮(zhèn)郊柿樹園的老傅,亦農(nóng)亦商,頭腦挺活絡。老傅中等偏上的個頭,白凈面皮,身子看上去甚至有點單薄,但他肩上搭著麻繩“車襻”,兩手持把,推起碼得滿滿的獨輪車走在村野田埂上,卻是異常駕輕就熟,看起來有點兒像是玩雜耍似的。獨輪車通常就是一個很大的外包鐵皮或橡膠圈的木頭輪子聳在中間,輪上部和兩側裝有凸形護欄,后面還有一個下墜的篾篼,用于裝小東西。但老傅的獨輪車實際上有兩個輪子,最前端伸出的前突部位,還裝有一個菜碟子大的小輪,遇到不大的溝壑或是坎坎洼洼的,稍稍調(diào)整一下身姿,手臂上用著點力,車頭一沉,借著前輪就過去了。若是行進在平坦道路上,你會看到老傅雙手緊握磨得锃亮、汗?jié)n斑斑的燕尾形車把,下肩沉腰,身子前傾,兩只胯骨大幅度扭動著,那種吱吱呀呀的輪軸聲如歌吟一般,響得異常歡暢而悅耳。老傅說,車上載貨越多越能走得穩(wěn)勢,便于把握平衡,竅門全在于前后和左右分量碼置得當,端在手里的車把就覺不出有多少吃重。他曾編有口訣流傳:“推車本不難,只要用點心。一要眼睛靈,二要手撐平,三要腳排開,四要腰打伸。上坡腰弓下,下坡向后蹦。背帶要繃緊,平路穩(wěn)當行,轉彎悠點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