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已完成的自己”的經驗,或是向“未來的自己”求救】
《平行宇宙》書中提到:“科學家將蟲洞稱為:多連通空間,它們之所以被稱為蟲洞,因為它像鉆到地里的一條蟲,在兩點之間鉆出一條可供選擇的快捷方式,有時也將它們叫做‘空間入口或通道’,也許有一天,它們將成為星際間旅行的最后途徑”。以前我稱兩個領域間的連結為“穴脈”,現在我比較喜歡用“蟲洞”兩個字,因為有進入另一個時空邏輯迥然不同的新世界之義。雖然我目前無法以身體經驗“平行宇宙”,但我的想像力、創(chuàng)造力已經在我的生命中創(chuàng)造出了許多個蟲洞,我可以自由地進入廣告的時空、電影的時空、旅者的時空、作家的時空、醫(yī)學的時空……,我正在享受“自宇宙”各星系之間的星際之旅,這就是“平行宇宙”這概念給了我原爆的動力,之前在《14堂人生創(chuàng)意課2》第六層:《自原點放射性爆開的光速擴張,創(chuàng)造出各版本、各方位獨立運作的星系視野》、第七層:《自體星系誕生,與他人星系串連的星際之旅》這兩篇提過一些粗淺的概念,在此篇會更詳細說明運用在生活創(chuàng)意上還有哪些可能。
賽斯的《靈魂永生》(SethSpeaks:TheEternalValidityoftheSoul)第十六章,則將物理學的《平行宇宙》概念,換以心靈的方式來探索人的其他可能性:“在你日常生活中的任何一刻,都有一個多樣性的選擇,不管你選擇了或沒選,其實每個念頭都實現了,每個可能性都被探索了,都各自形成了系統(tǒng)。如果你本來想做個醫(yī)生,而現在卻在干另一行,那么在別的實相里,你就是個醫(yī)生,如果你有在此地沒用到的才能,它們在別處會被用到。靈魂可以被形容為一個多次元的、無限的行為,每一個微不足道的可能性,都在某處被帶進了確實性與存在。無限的創(chuàng)造行為,為它自己創(chuàng)造了無限的次元,在其中達到一種完成?!边@部分,可以去看電影《命運遙控器》(Click),想像自己手中正有這么一臺搖控器,回轉到你當初的抉擇點上,虛擬想像如果選擇了當初沒選的路,現在會是怎樣的狀態(tài)──這有助于你把其他系統(tǒng)的自己找回來,像拼圖一般,重新審視你的完整人生。
賽斯亦把我們此生怎么運用平行世界的自己,做了一個很棒的解釋:“按你開放與接受的程度,你可由你‘可能的自己’的經驗、知識、才能獲得極大好處,你也可以透過夢境獲取靈感,那是另一個自己想過但還沒實現的想法,你調準了頻率收到后并把它實現出來。比如你可能對音樂一竅不通,而某個下午你突然冒出想去買小提琴的沖動,這沖動可能代表:另一個系統(tǒng)的你,對小提琴有天賦,你會很快學會這樂器?!币簿褪钦f,我們可以輕易地從其他“已經完成夢想的自己”那得到靈感、方法、動能,許多跨界的藝術家基本上是運用這方法來獲取靈感,不管他們自知或不自知,包括我自己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