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把學習變成孩子的內心渴望,就需要充當好鏡子的作用。
有這樣一個經(jīng)典的故事:
有位老人與鄰居的孩子們有些糾紛,每天,那些頑皮的孩子都要聚集在他家的附近,向他的房子扔石頭,老人想了很多辦法來阻止他們,他叫警察,打電話給孩子們的父母,大喊大叫地威脅他們,但都不奏效。相反,孩子們似乎更加起勁,石頭扔得更歡了。
經(jīng)過思考,老人將孩子們召集到一起,對他們說:“我現(xiàn)在慢慢地喜歡你們向我的房子扔石頭了,為此我愿意向你們付錢,每人每天一塊錢,作為你們扔石頭的回報?!北M管這個承諾孩子們看起來很離奇,但他們仍然非常高興地接受了這個協(xié)議。于是,孩子們每天都在約定的時間里來向老人的房子扔石頭,老人呢,也如約付給他們每人每天一塊錢。
這樣過了幾天,老人們又把孩子召集起來,他對孩子們說:“很抱歉,最近我掙錢出現(xiàn)了一些困難,我無法每天付給你們一塊錢了,我每人每天付給你們5毛錢怎么樣?”孩子們當然很不樂意,但他們嘀咕了一陣子后還是接受了老人的條件。
又過了幾天,老人再次對孩子們說:“最近我的掙錢狀況實在糟極了。我連付給你們5毛錢也無法辦得到,但我還是愿意付給你們每人每天一毛錢,你們看怎么樣?”
孩子們很快交換了一下眼神,其中的一個打破了沉默:“別想得太美了,誰會愿意只為了一毛錢干這種苦差事?”就這樣,孩子們走了,再也不來扔石頭了。
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們扔石頭是出于內在動力的驅使,扔石頭使他們覺得新奇、好玩、冒險,因此,那位老人越管,他們就越逆反??墒?,從老人給他們第一筆錢的時候,這些孩子扔石頭的原因或者動機就發(fā)生變化了,他們所做的事情再也不是源于興趣,而是從內心的渴望轉變?yōu)橥鈦斫疱X的刺激,當外來的刺激變得越來越小,甚至沒有的時候,扔石頭的行為也就失去了激勵因素,其結果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顯然,這種激勵辦法的弊端就是,孩子們干這種事情是因為報酬和競爭的因素去做的,一旦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覺得自己的能力與回報不相稱的時候,就會怠工,就會缺乏積極性,甚至喪失創(chuàng)造力。工作就變?yōu)檎嬲目嗖钍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