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導孩子學會玩,從玩中學
孩子大部分主動去玩的原因都是因為好奇心,所以我們不必總是抱怨“我的孩子只知道玩”,或者總是和孩子說“只知道玩,玩是沒有出息的”等。不過,如果孩子總是重復一個結果非常明顯的游戲時,就應該規(guī)定時間,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任由孩子去玩。
(2)將孩子的好奇心遷移到學習上來
好奇心的遷移主要是需要教育者進行明確的定向,即將孩子的好奇心轉移到解決學習難題的探究習慣上來。①重視孩子提出的每一個問題。孩子提出問題,一般可以予以反問,讓孩子自己去尋找問題答案的線索。②對孩子提問,務必不要提出用“是”和“不是”便能回答的問題。③鼓勵孩子與其他人討論,每當孩子們面紅耳赤的時候,正是孩子好奇心得到提升的時候。④給孩子一些沒有答案的問題,讓他們深入思考。⑤提示孩子從不同的角度分析事物的優(yōu)缺點。
(3)做孩子的學生
不是去扮演孩子的學生,而是用心向孩子學習,事實上,現(xiàn)代的孩子具有很多值得成人學習的地方。
4.做孩子的鏡子
人只有認識自己,才能戰(zhàn)勝自己,而人是很難認識自己的,認識自己都是依據他人的反饋而實現(xiàn)的。
孩子自我意識的提升過程就是學習進步的過程,要提高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需要父母的反饋作用,也就是鏡子的作用。
人們通過照鏡子來觀察自己,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自己。所謂反饋,就是對是非對錯表現(xiàn)一種傾向,既然是傾向,就一定不是行為,比如,孩子因為愛玩,不小心把你心愛的東西打碎了,你能起的作用只是對“事”做一個傾向的判斷,而不是以此為借口,發(fā)泄自己的憤怒,體罰甚至打罵孩子。注意,一定不能做孩子的“交通警察”。
我們幾乎天天照鏡子,可是,你是否想過這個問題:“我們能看見鏡子嗎?”很多人可能會馬上回答:“當然看得見。”然而,當一面鏡子擦得很干凈的時候,我們是看不見鏡子的。我們看見的是鏡子的框,以及鏡子沾滿灰塵的時候,我們才看得見灰塵,而鏡子本身我們是看不見的,因為,鏡子表面對光線的反射和其他物體表面對光線的亂反射一樣,所以,我們看不見鏡面,看見的是“映在鏡子上的像”。
孩子照你這面“鏡子”的時候,最好是看不見你明顯的“指示”和“要求”,而是接受了你的影響,但他又沒有覺得被動,而是覺得心情愉快,這時,你的想法就很容易內化為他自己的選擇,這就形成了他自己的態(tài)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