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關于本書(1)

流水別墅傳 作者:(美)富蘭克林·托克


《流水別墅傳》的翻譯是“搶”得的。

一是“搶活兒”。未見此書之先,既有的工作計劃早讓我無暇喘息,聞聽它是大部頭,絕沒打算接手。不過受好奇心驅(qū)使,請出版社拿書來瞄一眼,可是翻閱一過之后我即一爪拍住,不許他人復伺此臠了。好在自居從不拆爛污,攬住這件活計也不心虛。

再是“搶日子”。一年終究只有十二個月,要從原先排滿的日程里憑空擠出四個月空檔來,任誰都明白不是好玩的。與此書相伴期間,逐日心無旁騖,守著電腦飛也似的操持文字,這鍵盤上沖浪的體驗本不敢妄想,工作強度真要逼人發(fā)瘋。翻譯差使于我而言,歷來不是終極目標,只是細讀文本的副產(chǎn)物而已。心甘情愿受它這般役使,除了文章精彩令人沉溺以外,倒好像還該有點兒更強大的緣故?

流水別墅本身的盛名應該算得上一則誘因。它不但曾是美國最著名的別墅,不但曾是全世界無數(shù)建筑學生精心揣摩的設計典范,而且在當今中國的普通人群里也很有名氣。各大城市都有許多樓盤冠名“別墅”,其中還有些廣告招搖著賴特風格的大旗,稍微見多識廣一點兒就會聽說過流水別墅。這么重大的話題,誰敢掉頭不顧?

流水別墅的歷史之含混應該算得上又一則誘因。這個老掉牙的舊建筑早就堪比成語典故滲進時光深處了,然而雖然人人都知道,卻是人人說不清。套用“歷史因解說而存在”的公式,難道它的歷史在此之前只是個貼好了標簽的空抽屜?我熟悉流水別墅的圖紙和照片,也熟悉它適用于國人最愛的諛詞“天人合一”的環(huán)境關系,可是再深究下去,耳食的瑣碎訊息還不夠在餐桌上絮叨的。蓋在熊奔溪?多么古怪的地名,果真有熊在林間溪地奔突么?說是房主考夫曼先生的公子誘發(fā)了流水別墅的構(gòu)想?這家平常富人憑什么催生了不同流俗的富豪別墅?據(jù)說賴特設計這座20世紀最偉大的別墅只花了一上午的時間?他是個神仙建筑師啊?!隔了這么久,居然有人肯耗費心思寫出這么大部頭的一本書,耐心淘清了這樁陳年謎案,何不先睹為快,看他如何舊話重提寫出新意。

話雖如此,單論由內(nèi)容引生的閱讀快感,似仍不足以解釋我從這辛苦譯事中掘出的狂歡——本可以等著看別人翻譯出來的成品,那該是多么舒心愜意呢。借用心理分析術(shù),此事根由得向童年期去找。我在建筑專業(yè)意義上的童年期是在80年代,它饋于我的,泰半?yún)s是困惑。在那個理論先行的時代,言說建筑不但成為業(yè)界紅人的正途,且已從隔壁學問那兒沾染來了濃厚的“語言哲學”腔調(diào),在解說新鮮方案的設計思路時,多以“元敘述”之類詞匯開篇,與當時的文學批評同樣恥于允許圈外人居然看得懂。我便在渾茫中被這深不可測誘拐了去,撞進研習建筑歷史與理論的門。察其本心,終是想探個究竟,談空說有的玄妙思路,究竟如何觸發(fā)了優(yōu)秀設計的靈感,而此外別無他途了嗎?坦率地說,彼時我并沒找到答案。當年的研讀該說是在業(yè)內(nèi)的一番“試錯”體驗,我暗下有個不敢示人的心得,好歹算是收獲:那足不點地遠飛高蹈的論理模式不是適合我的路,也未必能跟建筑師中沉默的大多數(shù)扯上什么干系。它多半只滿足了理論家借題發(fā)揮的言辭快感,又或許是另一條異類莫入的職業(yè)小徑。然則,究竟該從何入手解讀建筑的發(fā)生史,才能回答我的初始疑惑?

這本書例證了一個可能成立的選項。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