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體系問題的癥狀與只有短暫歷史、尚不夠成熟的中國股票和債券市場相比,銀行部門的信貸規(guī)模要大得多,它在中國金融體系中發(fā)揮的作用也更為重要。例如,1998年底,中國國內信貸余額是GDP的120%,而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市場上A股和B股的市值總和還不到GDP的25%,見表1。
表1銀行和資本市場(占GDP百分比)1992(%)1998(%)國內信貸92.0102.5股票市場市值NA22.9上海NA12.9深圳NA10債券市場市值NA12.4資料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CEIC長期以來,中國的銀行體系由四大國有商業(yè)銀行所壟斷,這四大巨頭分別是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和中國農業(yè)銀行。截至1999年3月底,國內信貸余額達9.6萬億人民幣。其中,這四大巨頭的信貸額占信貸總額的近72%,見表2。
下導致銀行自有資本不足,甚至日趨下降。據(jù)官方透露,在1998年中央政府一次性注資之前,中國的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僅為4%。由于沒有經(jīng)過適當?shù)娘L險權重調整,中國對平均資本充足率的定義其實是相當寬松的。
資本不足削弱了銀行消化潛在貸款損失的能力和償付能力,而且很有可能會危及到整個金融體系的健康發(fā)展。在中國不良債權比例很高的情況下,這個問題尤為嚴重。
雖然大家普遍認為中國銀行體系的壞賬比率很高,但對不良債權率卻很少能夠達成一致的看法。根據(jù)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官方數(shù)字,不良債權為貸款總額的20%,壞賬比率大約在6%。
據(jù)金融業(yè)和學術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