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節(jié):“另類”高級副總裁(1)

揭秘微軟亞洲研究院:微軟的夢工場 作者:微軟亞洲研究院


“另類”高級副總裁

作者: 金俊

美國職場中流行這樣一句話:你加入一家公司是因為它的品牌;你離開一家公司是因為你的上司。(You join a company because of its brand; you leave a company because of your boss.)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好的公司品牌能吸引人才;至于能否留住人才,很大程度上要看上司們。據(jù)調(diào)查,超過50%的員工因為不喜歡他們的老板而離開公司。

我從1999年在美國加入微軟公司到今天服務于微軟亞洲研究院,已在微軟工作了整整九年。其間我在兩個國家、四個城市工作過,調(diào)動過五個部門,前前后后共有過十一個老板。我當初加入微軟,可以說絕對是因為它的品牌。能在這家公司工作這么久,當然與我碰到的好上司們分不開。在這里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是我在美國總部工作期間的一位頂頭上司-現(xiàn)任微軟Windows部門高級副總裁的Steven Sinofsky。

初識Steven: 感覺很“另類”

Steven Sinofsky喜歡人家喊他“Steven”,而不是美國人常用的簡稱“Steve”, 可能是不想與公司另外一位”Steve” (鮑爾默)混淆吧。Steven是微軟傳奇人物之一。他大約三十出頭時就當上了微軟全球副總裁,不到三十五歲時被提升為高級副總裁,是他那個級別里最年輕的一位。在2006年調(diào)任Windows部門之前,Steven全面負責Office所有應用軟件的開發(fā)工作十多年,發(fā)布了Office 95至Office 2007。一度被戲稱為“King of Office”(“Office之帝”)。Steven是我當時所在的Office開發(fā)部門2000多名員工的頂頭上司。

說起來我們認識的過程,還挺有意思,也許只有在微軟這樣等級不明顯、“沒上沒下”的公司才會發(fā)生。我當時所在的Office產(chǎn)品策劃團隊頗為國際化。除了在美國總部有一支二十多人的團隊,在歐洲也有相等規(guī)模的團隊,負責了解當?shù)刂饕獓业挠脩羰褂昧曅浴5窃趤喼迏s沒有人專職做同類工作。因為我的中國背景,我對此較為敏感,還組織東亞地區(qū)的開發(fā)團隊來總部介紹他們的工作,以期喚起大家對東亞用戶需求的關(guān)注。

一天臨近下班時,我收到一封我們部門總監(jiān)發(fā)給我的email,上面抄送了兩個人,一個是我當時的小老板 -一位金發(fā)碧眼的美國小伙子Cameron,另一個叫Steven什么的,我也沒仔細看。郵件具體內(nèi)容我已記不清了,只記得與中國有關(guān)。我還記得我當時挺不客氣地“reply all”(全體回復),回件中陳述中國及其它東亞市場的重要性,并說東亞用戶使用習性與歐美用戶很不相同,如果我們沒有專人去做這方面的調(diào)研,我們就不能管自己叫“Global Planning Team”(全球策劃團隊)。寫完后,我點擊“send”就發(fā)出去了。就在郵件發(fā)出去的一剎那,我感覺有點兒不對勁,猛然間意識到抄送的另外一個人是Steven Sinofsky。正后悔自己太魯莽,我那可愛的小老板敲門進來,沖我擠擠眼睛,說,我猜,Steven一會兒會來找你。我正半信半疑間,一個瘦瘦的、中等個子的“小老頭”已出現(xiàn)在我的辦公室門口。他上穿一件灰色雞心領(lǐng)毛衣,下著一條發(fā)白的牛仔褲,兩眼炯炯有神。這正是我在公司大會上見過的Steven。

Steven那時其實才三十七、八歲,卻已頭發(fā)稀疏并且花白,估計用腦過度。要不是他一舉一動充滿活力,不知情的人真以為他是個“老頭”。我正有些緊張,Steven熱情地介紹了自己,然后就和我聊起天,完全沒談郵件上的內(nèi)容。我也隨之放松下來,就跟他從中國的Office團隊到我的老家神侃了一通。這以后,Steven就成了我辦公室里的???。我后來發(fā)現(xiàn),通常下午四五點鐘時,Steven會在樓里轉(zhuǎn)轉(zhuǎn),和大家打打招呼,聊聊天。所以開大會時,他能常常叫出一個普通員工的姓名,也就不足為怪了。

Steven1989年研究生畢業(yè)后即加入微軟,從一名普通的軟件開發(fā)工程師做起,在不到十年的光景里成為微軟全球副總裁,并很快躍升為高級副總裁。若在公司里嚴格按級別排,Steven大概排個第六、七名,但若按影響力及地位,他的名次要更靠前。有些事情上,連蓋茨或鮑爾默也讓他三分,或更準確地說,不去干預他。

微軟的成功人士,大多具備以下特質(zhì):聰明、勤奮、精力旺盛、極具競爭意識。 Steven 可以說在這每個方面做到了極致。說Steven“另類”,是因為他跟大多數(shù)高層管理人員不一樣。比方說,他一點兒沒架子,凡事親歷親為。我前面提到他常?!稗D(zhuǎn)悠”到普通員工辦公室,與大家聊天,詢問工作情況。以他的級別,這在即使并不講究等級的微軟也不多見。他還喜歡自己做會議記錄及業(yè)界觀展心得,換了別的高管可能早就請下屬代勞了。再比方說,Steven出差很少帶隨行人員。有幾次來中國,他甚至只身前往,完全不像其他人前呼后擁。

Office團隊顯然已經(jīng)習慣了他這種方式,有些見怪不怪。而且他的行為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的下屬。部門里副總裁、總經(jīng)理級別的人出差,隨行人員精簡到不能再減。更“不可思議”的是,我有次出差在飛機上巧遇Steven的一位下屬,是當時掌管Outlook產(chǎn)品的全球副總裁。他碰巧和我去參加同一個會議,竟然跟我一樣擠在經(jīng)濟艙里。

從“反博客”到博客人

2005年左右,Steven開始寫博客。據(jù)說他初博時動機很有趣 – 他想證明博客不過是個”fad”(即曇花一現(xiàn)),長久不了。沒料想他開博之后,一發(fā)不可收拾,從校園招聘到員工評估到工作中的壓力到西雅圖的天氣,他都一一“博”之,不亦樂乎。他的博客在公司內(nèi)外影響頗大。在公司內(nèi)部,他的有關(guān)管理方面的博文被廣為轉(zhuǎn)發(fā)。

Steven的博客在對讀者產(chǎn)深遠影響的同時,也影響了他本人對博客的看法。Word 2007 在最后關(guān)頭加入了對博客的支持功能,就是他對博客態(tài)度轉(zhuǎn)變的最好說明。與此同時,他也把自己的公司內(nèi)部博客正式命名為“Steven’s Office Hours”(“Steven 的工作時間”)。

2006年Steven隨公司招聘團隊去了美國名校斯坦福大學。該校位于美國硅谷地區(qū),周圍高科技公司鱗次櫛比。加上北加州氣候宜人,陽光燦爛,要讓畢業(yè)生去外地工作可不是一件容易事。當?shù)弥行W生有意來微軟工作,但是對西雅圖多雨的天氣心存芥蒂時,Steven寫了一篇著名的博客,題為“為什么西雅圖的天氣并不賴”(“Why Seattle Weather Does Not Suck”)。文中Steven以事實說話,用即將發(fā)布的Excel 2007的Beta版對西雅圖每月的降雨量做了分析,并與其它幾個大城市做了對比,得出結(jié)論:西雅圖雖然降雨天數(shù)偏多,但總降雨量相對而言并不多。而且夏天幾乎滴水不降,所以天氣并不如傳言中說的那么差。斯坦福的畢業(yè)生里有無因這篇博文而改變決定,我不得而知。但是想到一位高級副總裁在天氣問題上如此較真,不禁莞爾。再一想,他為公司招賢納士可謂用心良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