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夜里,火車輾過鐵軌的聲音,好像催眠曲一般,伴我入睡。夜里,列車停在某個小鎮(zhèn),我有時會醒過來,覺得四周一片寂靜,仿佛可以聽到滴水的聲音。再過一會,火車發(fā)出長嘯,再次開動時,我又跟著入睡了。
就這樣,火車在路上運行了一整個晚上,第二天一早七點多,開到了云沼夢澤的岳陽。十一點左右,在武漢大橋上渡過了長江。到了下午兩點多,火車便開入了河南省界。這是一個我從未到過的全新境地。我想起了一位名詩人所說:到了河南,見到那遼遠如夢境的大平原,你才知道甚么叫遙遠!
河南果然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大平原,給人十分遙遠的感覺。沒有山,連小丘也見不到。甚至樹木也不多見,稀稀落落的,而且恐怕都是后人裁種的,并非原始野生的。吃過午飯后,我便倚著窗口,貪婪地吸收這一大片風(fēng)景。那種"遙遠"。
一整個下午,火車就奔馳在河南的大平原上。當(dāng)初我之所以選擇這列二七二次直快車,也正因為我翻查過我那本旅行圣經(jīng)《全國鐵路列車時刻表》,知道這列火車,會在下午穿過河南的大平原。這樣我才有眼福,親身去體會甚么叫遙遠。要不然,如果"錯搭"了一列晚上才經(jīng)過河南大平原的火車,那就黑漆漆的,甚么也看不見了。
可是,河南畢竟是個很大的省份?;疖嚥砰_到鄭州,已經(jīng)是下午七點半,天開始黑了。好在,我已經(jīng)飽覽了一整個下午的平原。到了鄭州,火車便從京廣線拐了一個幾乎九十度的大彎,改變行駛方向,進入隴海線,車次也改為二七三次。
過了鄭州,火車往西開向西安,平原也比較少了。這時,天已經(jīng)全黑了,火車也仿佛開進了歷史,回到我的北朝隋唐時代。越往前,就越接近唐的長安,也越來越多歷史的遐想。鄭州的下一站滎陽,不就是唐人小說《李娃傳》中,那位花花公子的父親的封邑嗎?而這位滎陽公的真正身份,到現(xiàn)在還是文學(xué)史上的一個謎。本世紀以來的各家考據(jù),還沒有把他的身份考出。
列車到洛陽站時,快接近午夜十二點了,然而我仍然一無睡意。我興奮地跳下火車,走到站臺上,四處觀望。洛陽,畢竟是洛陽紙貴的洛陽,也是《洛陽伽藍記》的洛陽。我在普林斯頓當(dāng)研究生時,有一段時間,甚至還認真考慮過以《隋唐洛陽》,作我的博士論文題目,所以我對洛陽一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楊衒之的《洛陽伽藍記》,文筆之清麗,筆調(diào)之沉痛,歷史感之強烈,也一直令我深深著迷。我一直認為它是中國最好的一本游記,遠勝《徐霞客游記》好幾倍,也是北朝留下的最好一本史書。
可惜,火車在洛陽站只停留十五分鐘,就開走了。不過,我還會回來洛陽的。等我到大西北后,我會繞一個大圈,到北京去。從北京再往太原,然后從太原乘火車到洛陽,結(jié)束今秋此行。我這次國內(nèi)行,以唐代的西京長安作起點,又以唐代的東都洛陽作終站,也不知是一種美麗的巧合,還是我自己潛意識下有意的安排。
在這條隴海線上,我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無法入睡。一千多年前,不知有多少軍人、文人和趕考的士子,走在這同一條路上,到西京去。甚至連帝王到泰山封禪后,或者到洛陽過冬或"就食"后,回京也得走這條路。我躺在臥鋪上,雖然很疲倦,卻難以入眠。列車每到一站,我總是忍不住,悄悄爬起來,到站臺上去張望一陣。
我就這樣半睡半醒,經(jīng)過三門峽、潼關(guān)、華山、渭南這些早已進入了正史和通鑒的城鎮(zhèn)。第二天,一大早六點左右,火車終于開進了西安站。從小開始,一列長長的火車,慢慢開進站臺的景象,不論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上,或者是在電影上,總會給我?guī)硪魂嚹?、激動的情緒??傆X得,火車進站是一個很感人的場面,充滿各種張力和聯(lián)想。好比意味著:戰(zhàn)爭結(jié)束了,出征的軍人,終于逃過了浩劫,從戰(zhàn)場上平安歸來。又好比一個長年在北方當(dāng)官的人,終于辭官不干了,回到了溫暖的南方。
而我自己,終于在國外等待了那么多年后,來到我的北朝隋唐。經(jīng)過三十六個小時的火車旅程,穿越過五個省份,我?guī)е峙d奮又緊張的心情,拖著一身的疲倦,提起我那件簡單的行李,走過西安站臺和地下隧道,到出口處去。
晨曦中,西安火車站前的那個巨大的廣場,早已人聲沸騰,充滿無比的生命力。在出口處,有開出租車的、替旅館拉客的、賣茶葉蛋的、還有賣地圖的,都擠在那兒兜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