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和馮茵茵、楊敏之第一次搭檔。她們倆的風格完全不同,一個喜歡解決問題,一個喜歡提出問題,在選購服裝的時候這一對比尤其強烈。
比如我打算選擇白色T恤作為產(chǎn)品,她們都表示反對,但兩個人表達方式完全不一樣。馮茵茵會說:“白色會比較單一,年輕人可能會喜歡有色彩的T恤,他們是我們的主要銷售對象?!倍鴹蠲糁畡t會問:“為什么你要選白色的呢?”如果我說:“白色更大眾化,適合不同性別、各年齡段的人。”楊敏之會跟著問:“我們銷售一定要老少咸宜嗎?……”
這的確是不太讓人舒服的提問方式,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人們希望持異見者不僅僅是一個質疑者。最好的提問方式是給出答案,而不是只問為什么。楊敏之的這種提問方式,幾乎出現(xiàn)在每一次決策中。
在一個小時的采購中,我刻意與她保持良好的溝通,但也許是她天生的獨行俠性格使然,她逐漸游離在我和馮茵茵之外,最終演變成單獨行動。從她的表情來看,她似乎更喜歡這種情況。
對于這樣性格的組員,如何與之打交道?在與楊敏之接觸的過程中,馮茵茵摸索出了一個方法,譬如:她從不問諸如“你覺得這個顏色怎么樣”的問題,而是設定范圍、有條件地詢問“這兩種顏色你更喜歡哪一種”等問題。這無疑是聰明的做法。
采購完最后一批服裝走出門外,天空已是烏云密布,看樣子暴風雨即將來臨。我看了看手表,剛好十一點,如果坐地鐵,到達潮流站恐怕已經(jīng)中午了。
“我們花了太多時間在采購上,真正的銷售時間只剩下半天了。”楊敏之用一貫的提問者口吻問:“還來不來得及擺攤?”
“剛剛和李克群通了個電話,他已經(jīng)布置好場地了,而且找到了一些免費的模特架。”我回答道,“我們恐怕得以最快的速度趕到潮流站,盡量能夠在下雨前開張?!蔽仪耙惶煸诰W(wǎng)上查過天氣預報,報道說今天多云、有陣雨。
轉了兩趟地鐵終于到了廣州最繁華的商業(yè)摩爾街,這一帶集中了天河城、宏城廣場和正佳廣場三個超大型的購物中心,潮流站與它們僅僅一路之隔。與三大購物中心不同,這里是時尚年輕人的天下,每到周末,這里人潮洶涌,出沒著衣著前衛(wèi)的年輕人。
一出地鐵口,暴雨傾盆而落。平日熙熙攘攘的潮流站前門廣場顯得格外空曠,擺攤的小販都收了攤點,在某個角落里躲雨,那些見縫插針亂竄的摩托車也不見了蹤跡,剛剛支起來的雨棚被風刮得幾乎散架。
李克群全身濕透,一籌莫展地站在一家肯德基的門前。第一次當組長,生意尚未正式開張就遭遇天氣‘殺手’,是該坐等天晴,還是另外尋找辦法?兩難的選擇又一次擺在了他面前。
我放下沉重的包裹,走到他身前說:“我們現(xiàn)在考慮的恐怕不是贏,而是怎么樣消化庫存。我們的對手也一定面臨著同樣的難題,誰消化的存貨多,誰就會勝?!边@是我在雪茄經(jīng)營過程中的切身經(jīng)歷,每到銷售淡季的時候,我必須為大量的存貨找到買家,否則便會積壓資金導致虧損。
“你的意見是調(diào)整之前的價格,低價拋售?”李克群有些疑惑地問。
我指了指不遠處的幾家時裝店,店面門口“全場清貨、二折拋售”的牌子格外引人注目。“現(xiàn)在是秋冬換季的時間,很多店都會趁機打折。新貨要上架就一定會產(chǎn)生庫存,因此,消化庫存、迅速變現(xiàn)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