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節(jié):德才學識與真善美(3)

大道有言 作者:李燕杰


再講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他是搞邏輯思維的,但搞形象思維也很有辦法。有一次,我在課堂上形容馬的喜怒哀樂時說:"1974年我走'五七道路',在干校拉馬耕地,忽然間馬仰起頭來,張開小嘴,露出小白牙,向我發(fā)出了會心的微笑。"這時女生說,馬真要一"笑",非把人嚇死。我形容馬怒的情形是:撅著個大乖乖(北京話,即嘴)。男生就說,凈說廢話!馬的嘴本來就是撅著的,等于沒形容。我說不會形容,請看莊子。莊子匠心獨運,他寫道:喜則交頸相摩,怒則分背相踢。馬表示喜悅之情時,在草原(或馬槽)上,一邊打滾,一邊你蹭我的脖子,我蹭你的脖子,蹭得那么滋潤舒坦,喜形于色,表示友好;發(fā)怒的時候,兩匹馬屁股對著屁股,你給我一丫子,我給你一蹶子。如果莊子僅憑天才,沒有身臨其境,沒有到過馬槽、草原,專心致志地觀察體驗,也絕對寫不出這令人叫絕的語言來。

再講一個故事。一天我在家看電視,議論起國家女排一號郎平的打球動作來。我說:"她在網前扣球真是穩(wěn)、準、狠。眼看球要飛出界,馬上一個魚躍,三米之外把球救起,真帶勁!"話音未落,一個來串門的同學接上茬說:"沒什么了不起的,我要是一米八四的高個兒,也能在網前一搗一個。"我說,你別盡講大話,郎平的功夫是苦練出來的。有個采訪過郎平的記者告訴我,郎平從小就事事不服輸。在任何場合都要站在第一線的隊伍里面。學習上她名列前茅,訓練中汗水比別人流得多,練得比別人苦,小腿肚子經常累得酸疼難熬。她為了練彈跳力,身蹲下腰,負重30公斤,累計總量達200公斤。這次香港大賽前,郎平的大拇指指甲蓋受傷。為了防止發(fā)炎,比賽之前用電烙鐵燙了一下,打了鎮(zhèn)痛劑就上場拼,終于取得了勝利。贏得了這榮譽可謂來之不易。有些人就覺得簡單,其實,要達到郎平的水平,是需要付出艱苦勞動的。這說明天才就是出于勤奮。這可謂成功的秘訣。

"科學需要一個人貢獻出畢生的精力。"(俄國,巴甫洛夫)

"終身努力,便成天才。"(俄國,門捷列夫)

"天才在于積累,聰明在于勤奮。""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中國,華羅庚)

"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隨著志向走,成功隨著工作來,這是鐵定的規(guī)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類活動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業(yè)的大門,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這旅程的盡頭就有成功在等待著,來慶祝你努力的結果。"(法國,巴斯德)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美國,愛迪生)

青年人總愛在自己的聰明上打轉兒。其實不管你先天如何,關鍵在于后天的努力。只有勤學苦練,不恥下問,鍥而不舍,持之以恒,才能激起智慧的浪花,登上由失敗堆砌起來的成功之塔。"誠實和勤勉,應該成為你永久的伴侶"。一天到晚地空想,不如學習片刻得益大。有人曾說梅蘭芳也沒什么了不起,他就仗著天才。實際又如何呢?梅蘭芳60歲時,為了演好《霸王別姬》中舞劍一場戲,床頭總是掛著一把寶劍,梅蘭芳為了向俞振飛學習昆曲,他一字不茍,一音不茍,一腔不茍,一次只學一兩句,一出戲要學一二十遍,孜孜不倦,取長補短。可見成功不全是依靠天才。有人說莎士比亞是靠天才,其實莎士比亞也是靠平時日積月累,精細觀察,才做到了:只有醫(yī)生才能懂得的職業(yè)語言,在他的筆下真實地體現(xiàn)出來了;只有律師才能掌握的術語,也在他的劇本里出現(xiàn)了……不論從事任何職業(yè),勤奮努力和堅持是成功必不可少的主要條件(當然這也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下面我給大家講一個大學生的故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