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節(jié):天地人·精氣神·真善美(3)

大道有言 作者:李燕杰


創(chuàng)新,是人類進步的不竭動力。

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物質生活的極大豐富,精神財富的日益增多,都源于人類的創(chuàng)造與創(chuàng)新。

創(chuàng)造·智慧·教育

最近教育部的領導談到更新觀念時,是這樣說的:

"要想推進素質教育,一定要抓教育思想觀念的問題,要能夠明確回答我們究竟應該樹立哪些新的教育思想,轉變哪些舊的觀念?要更加自覺地改變那些已經(jīng)陳舊的思想觀念和已習慣的行為模式。努力在新世紀的教育改革實踐中開發(fā)出更多更好的素質教育案例,不斷豐富和發(fā)展中國素質教育的新觀念。"

我今天先從人與創(chuàng)造說起。人與動物的區(qū)別標志是什么?考古學家認為是使用工具,哲學家認為是勞動,文學家認為是語言文化,生理學家認為是大腦,心理學家認為是智慧。

人之為人的標志是能夠進行智慧的創(chuàng)造。工具是人創(chuàng)造的,人的勞動是創(chuàng)造性表現(xiàn)的具體形式;語言文化是創(chuàng)造的結果;智能的最高層次是創(chuàng)造力。正因為人能創(chuàng)造,所以成為萬物之靈。

人之所以成為地球村的主人,根本在于人類思維的發(fā)達。

論軀體,人比不過鯨魚;論力氣,人遠不如大象;論靈性,人不如猴子;論游泳,人不如魚;論奔跑,人不如馬;論飛翔,人又不如鷹。

然而因為人能創(chuàng)造,所以成為萬物之靈。

創(chuàng)造的前提是人類獨有的智慧,智慧的前提是必須有相應的素質。

雪萊曾問自己的學生:"什么叫大學?"答:"大學是智慧。"

大學之所以為大學,不在于有大樓,而在于有大師;大師不在書多,而在于有智慧。

有人問愛因斯坦什么是科學?他回答:"科學是智慧。"

如查什么是哲學,查到古希臘語的原始含意,它會告訴你哲學也是智慧,并且是愛智慧。

今天研究教育改革,正是需要不斷地培養(yǎng)青少年的智慧。

人之所以到礦山中去淘金,是由于人有對物質利益的渴望。

人之所以需要智慧,是因為人希望自己活得明智一些,活得幸福一些。

在國際交往之中弱國無外交,在競爭中智者勝。

沒有智慧的人生是愚昧的人生,沒有智慧的人內心一定是黑暗的。

智慧是人類生存所必需的生命功能。

柏拉圖講,智慧是使人完善化。

智慧,不是先天的,它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而教師、校長,就是為明天開發(fā)民族智慧的人。

校長,應成為新時期具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教育藝術家。

我經(jīng)常想:當了校長,不一定就是教育家。當了局長,也不一定就是教育家。

教育家應當有理論、有實踐、有業(yè)績、有升華。他們的理論、思想與實踐,對教育培訓事業(yè),應該有普遍指導意義。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