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0.圖書館靜悄悄(2)

清華園隨筆 作者:曾昭奮


在我國,圖書館建設方興未艾。八十年代,全國各地建成的各類圖書館的建筑面積超過三百萬平方米,預計九十年代里這個數(shù)字還有較大增長。十年前建成的北京圖書館(全國第一,亞洲第一,全球第五)新館,建筑面積十四萬平方米,藏書二千一百萬冊。去年年底落成的上海圖書館新館,建筑面積八萬三千平方米,藏書一千三百萬冊。由關肇鄴院士主持設計進行擴建的北京大學圖書館(全國第三,大學圖書館全國第一),藏書四百三十萬冊,擴建后建筑面積五萬二千平方米。但是,圖書的增長卻不像圖書館建設那樣令人樂觀。一九九二年統(tǒng)計資料:全國二千五百多個公共圖書館中,全年新添圖書不滿五十冊的有四百多個,其中三百四十一個沒有購進一本新書。另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是:一九八五年,全國人均購書五點九三冊,而一九九五年是五點五一冊。這個數(shù)字還有繼續(xù)下降的趨勢。還有一個統(tǒng)計數(shù)字:A省六所重點大學的圖書館,一九九六年所進新書若按學生人數(shù)平均,每人不足一冊。

清華圖書館中那二百五十多萬冊藏書,則靜悄悄地躺在書架上,很少有人問津。學生們在讀書,研究生們在準備自己的論文,負有一定任務必須克期完成的人們在查閱資料,而更多的讀書人卻極少讀書,極少借書。這情況與“經(jīng)濟效益”有關。季羨林教授指出:“仍有一部分人,不為外面的高工資所動,孜孜以求,皓首窮經(jīng),進出于圖書館,他們才是我國未來的希望與脊梁。只是,這類人并不多,這是頗令人擔憂的。”以清華這名牌大學來說,它的教授的薪水,大抵與在這里做鐘點工的安徽姑娘(小保姆)的收入相若。教授們樂得優(yōu)哉游哉,似乎鼓不起繼續(xù)擴大學問的積極性?!靶悴旁瓉聿蛔x書”,并不是什么新鮮事。

學生閱覽室卻座無虛席,保持著傳統(tǒng)的讀書氛圍。雖然是校慶日,星期天,學生們?nèi)匀话呀€座位的幾個大閱覽室占滿了。靜悄悄地,只聽得書頁翻動的聲音。這是大學生們在溫習功課。宿舍里過于擁擠、嘈雜,而這里卻舒展、寧靜。他們到這里來,并不是利用這里的藏書和知識,只是利用它的桌椅和空間。當然,比起一些其他大學里的學生疏于學習的情況來,這里呈現(xiàn)的仍然是一幅令清華人自豪的傳統(tǒng)讀書圖。

位于新館中的圖書文獻信息服務中心(OCLC),是去年八月,在參加第六十二屆國際圖聯(lián)大會的代表們的祝賀聲中啟用的。它占有新館中央的整個大廳,三十臺電腦都在工作。通過它們,可以查閱全球最大的圖書文獻信息中心的資料。這里原是圖書館的目錄廳,如今,排滿整個大廳的目錄柜已被電腦所取代。這變化很具象征意味。人們不再一個柜子一個柜子、一個抽屜一個抽屜、一頁卡片一頁卡片地查閱目錄,而是通過聯(lián)網(wǎng)檢索迅速獲取所需的資料。圖書館的功能和運轉方式正由傳統(tǒng)型向現(xiàn)代型轉化。圖書館不再僅僅是圖書之館,讀書人來圖書館不再僅僅是為了讀書??s微閱讀、光碟資料、Internet網(wǎng)絡資訊,已經(jīng)或正在取代書的傳統(tǒng)1991年新館東面

地位。通過電腦獲得情報,獲得知識,干凈,利索,高級快餐!抱一部電腦,把圖書館請回家!

人類將最后失去圖書館建筑的壯麗?

讀書人將最后失去讀書的樂趣和溫馨?

時近正午,幾位年老的校友,慢步走進了一九一九年舊館的門廳,登上二樓,執(zhí)意要參觀那些面積不足十平方米的耳室。——幾十年前,莘莘學子靜悄悄踏進這些耳室時,會有知名的師長靜候于此,與相識的或不相識的學生促膝交談,傳道,授業(yè),解惑。師生的情誼,知識的芳香,似乎還留存至今……。老前輩的深情回憶,使我想起數(shù)年前在日本遇到的一件小事。我們慕名來到某著名建筑師設計的一個縣級圖書館。館長領我們參觀了它的開架書庫和電腦室之后,為我們推開了一扇小門:小室中,十幾位盲人和老者,圍坐一張圓桌,正靜聽一位女學生朗誦小說。靜悄悄的圖書館中,小小的房間里蕩漾著瑯瑯書聲——不是發(fā)自廣播、磁帶或光碟,而是發(fā)自一位盡義務的女學生的心中。

1997年5月,清華園

原載《讀書》1998年第3期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