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一樁賄選人大代表案的追記與反思
一則報道引發(fā)的反思
歷史是不動聲色的看客,人是步履匆匆的過客。人在現實中會感到迷茫,歷史越久遠越清晰。當借鑒歷史并理性思考時,未來才會有生機,當去偽存真成為一種文化時,社會才會有發(fā)展動力。
2007年6月,一則反映鄉(xiāng)鎮(zhèn)換屆選舉的新聞讓我不得不看。該新聞這樣報道:2007年上半年,按照省委的部署,我市的鄉(xiāng)鎮(zhèn)換屆選舉工作全面結束??h(市、區(qū))委提名的268名鄉(xiāng)鎮(zhèn)人大主席團主席和鄉(xiāng)鎮(zhèn)長候選人全部以全票當選……
這個新聞還公布了其他統(tǒng)計結果,而且連續(xù)用了幾個“100%”和“全票”。
面對如此輝煌的選舉結果,我卻高興不起來。
黨中央早就警示全黨:執(zhí)政黨要居安思危,與時俱進,不斷糾正工作中的錯誤,鞏固我們黨的執(zhí)政地位。而“全部”“全票”“100%”當選了、通過了,危何在?錯在哪?沒有一張反對票,沒有一丁點不同的意見,還需要思什么?這不是無事找事、自尋煩惱嗎?
反對票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它是“壓力政治”最直接的體現。它的最大作用是警示當選者。這個人類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怎么在某些地方也不適應我國國情了?
不說倒也罷了,許多事就這樣一了百了,全部全票當選,也不算是什么新聞,當太平官的滋味真是棒極了!但是,就在這些基層政府官員全部全票當選的同時,當地也發(fā)生了黑磚窯事件,問題在偶然之下終于暴露出來了!國務院聯合調查組組長和山西省主要領導說:“這些問題的存在,暴露了一些基層政府和執(zhí)法人員麻木不仁,嚴重失職,少數干部參與并非法獲取利益?!薄氨┞冻錾轿魇∫恍┑胤睫r村基層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鄉(xiāng)村基層黨組織和政權組織未能認真履行職責,自覺代表并維護群眾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法律尊嚴……”
領導的觀點一針見血,也是一記響亮的耳光,怎奈還不知道是扇給誰的!一些嚴重失職、不能代表并維護群眾利益、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和法律尊嚴的基層政府領導,怎么能“全部”、“全票”當選呢?
怎么想也開不了竅,怎么弄也無法搭界。面對如此尷尬的結局,還有什么說的?
選舉,本來就是競爭,競爭,就有贏有輸。而我們怎么就沒有這個選舉文化,一味地追求全票,去鉆這個死胡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