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2.10]齊人伐燕,勝之。宣王問曰:“或謂寡人勿取①,或謂寡人取之。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五旬而舉②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
孟子對曰:“取之而燕民悅,則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悅,則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萬乘之國伐萬乘之國,簞③食壺漿④以迎王師,豈有它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⑤而已矣?!?/p>
【注釋】
① 取,奪取,攻下。
② 舉:攻下,占領(lǐng)。
③ 簞(dān):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shì)飯。
④ 漿:古代一種米制的帶酸味的飲料,用來代酒。
⑤ 運:行,奔走而去。
【譯文】
齊國人攻打燕國,取得了勝利。宣王問道:“有人勸我不要奪取燕國,也有人勸我要奪取它。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同樣有萬輛兵車的國家,五十天就攻下了,光憑人力是達不到的??磥恚粖Z取燕國,一定會有天災(zāi)?,F(xiàn)在奪取了燕國,又會怎么樣呢?”
孟子回答說:“如果奪取它而燕國百姓高興,就奪取它。古時候有人這樣做過,周武王就是這樣。如果奪取它而燕國百姓不高興,就不要奪取它。古時候也有人這樣做過,周文王就是這樣。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國家去攻打另一個同樣有萬輛兵車的國家,當(dāng)?shù)匕傩沼每鹗?、用壺裝酒來迎接王的軍隊,難道會有別的想法嗎?只是想離開那種水深火熱的生活啊。假如水更深了、假如火更熱了,那也就再離開罷了。”
【原文】
[2.11]齊人伐燕,取之。諸侯將謀救燕。宣王曰:“諸侯多①謀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對曰:“臣聞七十里為政于天下者,湯是也。未聞以千里畏人者也?!稌吩唬骸疁虎谡?,自葛始?!煜滦胖?。東面而征,西夷③怨;南面而征,北狄④怨,曰:‘奚為⑤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⑥也。歸市⑦者不止,耕者不變。誅其君而吊其民,若時雨降。民大悅。《書》曰:‘徯⑧我后⑨,后來其蘇?!裱嗯捌涿?,王往而征之,民以為將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若殺其兄父,系累⑩其子弟,毀其宗廟,遷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齊之強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動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謀于燕眾,置君而后去之,則猶可及止也。”
【注釋】
① 多:數(shù)詞,表示多數(shù)。
② 一:副詞,表示時間短暫或前后動作的緊接。
③ 夷:泛指周邊少數(shù)民族。
④ 狄:我國古代北部的民族。也作“翟”。這里泛指周邊少數(shù)民族。
⑤ 奚(xī):疑問代詞:什么。
⑥ 霓(ní):副虹。雨后天空中與虹同時出現(xiàn)的彩色圓弧。統(tǒng)言之,霓即虹。
⑦ 歸市:涌向市集。
⑧ 徯(xī):等待。
⑨ 后:君主,帝王。
⑩ 系累(léi):同“系縲”,捆綁。
重器:指寶器,如鼎。
倍:加倍。
旄(mào)倪:老幼的合稱。旄:同“?!保耗昀希咐先?。倪:小孩。
【譯文】
齊國人攻打燕國,攻下來了。別的諸侯大多謀劃救助燕國。齊宣王說:“諸侯大多謀劃攻打我,怎么防備他們呢?”
孟子回答說:“我聽說過憑借七十里見方的國土統(tǒng)一了天下的,那就是商湯。還沒聽說憑著千里見方的土地還害怕別人的?!渡袝飞险f:‘商湯一行征伐,就從葛國開始?!煜碌娜硕夹欧恕.?dāng)他向東方征伐時,西方的夷人就會抱怨;而他向南面征伐,北面的狄人就會抱怨,說:‘為什么把我們放在后面呢?’百姓盼望他來,如同大旱時企盼烏云和虹霓。去市集的沒有停下,種莊稼的照常耕作,商湯殺了他們的暴君,慰問那里的百姓,就像天降及時雨,老百姓非常高興?!渡袝飞险f:‘等待我們君王來,君王來了就得救?!F(xiàn)在燕國虐待百姓,王前去討伐,百姓認為您將把他們從水火之中拯救出來,用筐盛飯、用壺裝酒來迎接王的軍隊。你卻殺害他們的父兄,捆綁他們的子弟,毀壞他們的宗廟,搬走他們的國寶,那怎么能行呢?天下人本來就害怕齊國強大,現(xiàn)在地盤擴大了一倍,又不施行仁政,正是這些觸動了天下的軍隊。王趕緊發(fā)布命令,送還老少俘虜,停止搬運他們的國寶,與燕國民眾商議重立一個國君,然后從燕國撤軍,那么可能還來得及阻止諸侯出兵救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