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梁惠王 上(12)

圣王之道《孟子》 作者:張加才


【品評】

無恒產(chǎn)而有恒心者,惟士為能。若民,則無恒產(chǎn),因無恒心。

制民之產(chǎn),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qū)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

饑腸窮人,對路邊美景均了無興趣;飽德之士,因心有大志不碌碌無為。

相對穩(wěn)定的謀生手段、可以預(yù)期的生活來源,是普通百姓的基本保障,離開這些來談精神追求,是難以做到的。孟子認為,“士”卻可以做到?!笆俊痹诳鬃又笠话阒缸x書人,這表明,孟子對知識階層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當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定的物質(zhì)條件,是推行道德教化、提升精神境界的基礎(chǔ)。孟子指出:給老百姓劃定產(chǎn)業(yè),必須讓他們上足以贍養(yǎng)父母,下足以供養(yǎng)妻兒,豐收年全家吃飽,災(zāi)荒年沒人餓死。然后引導百姓向善,才能取得好的成效。應(yīng)該說,這些思想與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則知榮辱”,英雄所見略同。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八口之家可以無饑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饑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資料,不要干擾百姓的正常生產(chǎn),提高百姓受教育水平,增加社會保障力度,是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最基本的要素。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