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看三國”之小結

用易經的觀點讀透三國演義 作者:李琴


 

這節(jié)雖然講的是龐統(tǒng)三策得益州,但是我們可以看出龐統(tǒng)的三策再好、對劉備的功勞再大,他也沒有得到什么實質的好處,這一是因為他壯志未捷身先死,二是因為即便如他此賣命、并且真的舍掉了性命,但在劉備的心中依然遠不及諸葛孔明。

要說鳳雛龐統(tǒng),其聰明才智肯定不亞于臥龍孔明,但為什么他在劉備那里得到的待遇及所立的功績卻遠不及諸葛孔明呢?

仔細分析原因有如下幾條:

第一,龐統(tǒng)歷史不清白,且不請自到。

龐統(tǒng)在投到劉備帳下之前,以在孫權帳下呆過,多少和孫權有千絲萬縷的聯糸,更重要的是龐統(tǒng)在孫權處也不被重用。

劉備就會想,孫權都不重用的人,我干嗎要重用。

同時,諸葛孔孫是劉備三番五次,千方百計才請來的,而龐統(tǒng)是自己跑過來的,說明龐統(tǒng)是沒人要了或者是不被重用才跳槽過來。當然自來不如請的吃香。

第二,龐統(tǒng)經不起組織考驗,有抵觸情緒。

龐統(tǒng)初到劉備軍中,身無寸功,劉備派他去做小官,他卻不領情,反倒是百日不理政事,整天飲灑作樂。

用這種極端方式來對抗組織的考驗,得罪領導不說,也讓領導落下個不重視人才的名聲,這讓劉備極為不高興。

第三,龐統(tǒng)名利思想太重,爭功心切。

龐統(tǒng)初來軍中,又是副軍師,人員基礎也不好,偏偏要和軍師孔明爭功奪利。最后出師未捷身先死,落鳳坡下落鳳雛,實在可悲可嘆。

第四,龐統(tǒng)恃才而傲,做人太狂。

龐統(tǒng)在投奔劉備前,在孫權帳下就有大顯身手的機會,當時周喻已死,孫權正是用人之際。

正當孫權要對龐統(tǒng)招而重用之時,龐統(tǒng)卻說自己比周喻強多了,孫權聞言大怒,對魯肅說;“狂士也,用之何益?!?/p>

就因為自己的狂妄自大,龐統(tǒng)錯失了一次大展身手的好機會和好舞臺。

所以,我們后人在做人時千萬別學龐統(tǒng),只有做事會拿捏、懂分寸、能淡定的人才能得到上司的欣賞和看重,也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機會和舞臺。

一句話,要懂得做人做事,這也是一種“謀定而后動”。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