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江湖藝人的連闊如先生是位有心人。他自幼生活在江湖之中,以賣藝為生。他又擅長寫作,在20世紀(jì)30年代以“云游客”的筆名在北平(今北京)《時言報》上發(fā)表長篇連載《江湖叢談》。1938年由時言報社結(jié)集成書出版,共三集。此書除了介紹北平的天橋、天津的三不管等江湖藝人作藝場地的生成與變遷,以及藝人小傳、藝人生活狀況外,還以大量的篇幅記述和揭露了江湖內(nèi)幕,使我們對20世紀(jì)上半葉北方江湖的狀況有個概括的了解。特別是此書的第一章《江湖溯源及歷史》對江湖作了全方位的介紹。
江湖雖是個有別于主流社會的群體,但江湖人也生活在主流社會之中。他們?nèi)绾螌崿F(xiàn)自己的群體認(rèn)同呢?這就要靠江湖的規(guī)矩,最直接的就是隱語,江湖人稱之為“春點”(也有寫做“唇典”的)。作者開章明義地說:
什么叫作“春點”呢?讀書人離不開字典、字匯、《辭源》等書籍。江湖之人不論是哪行兒,先得學(xué)會了春點,然后才能吃生意飯兒。普通名稱是“生意人”,又叫吃“張口飯”,江湖藝人對于江湖藝人稱為“老合”。敝人曾聽藝人老前輩說過:“能給十吊錢,不把藝來傳。寧給一錠金,不給一句春?!庇蛇@兩句話來作證,江湖的老合們把他們各行生意的藝術(shù)看得有泰山之重。
為什么把“春點”看得如此之重?這是自己身份的標(biāo)志,也是找到自己人的密碼。江湖人浪跡四方,只有找到其他江湖人才能獲得支持和幫助,才能在新碼頭上有自己的立錐之地。隱語把江湖人連鎖在一起,形成一個類似社會的群體。
那么什么是江湖人呢?連闊如從自己的直觀認(rèn)識出發(fā)寫道:
江湖藝人在早年是全都打“走馬穴兒”,向來不靠長地,越走的地方多,越走的道路遠,越有人恭維說他跑腿的,跑的腿長。可是走那河路碼頭,村莊鎮(zhèn)市,各大省城,各大都會地方,不論天地間的什么事都懂得,那才能算份腿兒。如有事不懂便擱一事,一行不懂便擱一行。到了哪個地方,事事不明,事事不懂,便算擱了念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