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或許難以理解,像工程院這樣的機構,聚集了國內頂尖的軟件人才,又背靠微軟的資源,要做幾款針對本地市場的產品還不是小兒科的事?
可事實上,雄厚的“靠山”,有時候反而會成為一種制約。
因為,在跨國公司中,分布在全球的每一個機構都不得不與總部制定的整體戰(zhàn)略保持一致。在這些龐大的、運轉良好的跨國“機器”中,每個機構都只是一個制作精良的部件;而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只是一顆“螺絲釘”——靠近看,每一顆“螺絲釘”都有自己獨特的光芒,但從遠處看,他們又顯得那么渺小和默默無聞。
“在軟件工程,甚至在更多不同的領域,要做出更大的影響力,不可能只靠一群‘明星’,它必然是由一群人和多年的積累換來的。在工程院,每一顆‘螺絲釘’都是閃亮的、好樣的!”張宏江曾這樣談到。目前國內IT業(yè)界生機勃勃,但人心浮躁。面對這樣的環(huán)境,他有喜有憂。
要做出商業(yè)影響力,對張宏江和他的團隊而言,并不比攻克幾個大項目容易。面對本土逐漸強大起來的競爭對手,既要和他們搶奪人才,又要在市場上有所作為,創(chuàng)業(yè)時的激情更多地被現在的理性所替代——他們開始尋覓新的路徑。
張宏江認為,從2007年開始,工程院逐步進入“2。0”時代:“‘2。0’經過三層歷練:第一層是信任,這一點我們從一開始就完全憑著自己的打拼建立起來了;第二層是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項目;第三層是我們幫助業(yè)務部門推動銷售。但是,當你只強調第三層而沒有做好第二層,就會連第一層功力都一起喪失。”
2008年3月,數十位黑頭發(fā)、黃皮膚的中國人在張亞勤的率領下,進駐微軟美國總部——微軟中國研發(fā)集團在這里舉辦“中國商務交流日”(China Business Day)。
張亞勤試圖通過這種“推送上門”的方式,讓他的團隊和總部的員工近距離地交流??偛康膯T工可以聽中國同事講中國IT業(yè)的發(fā)展、講即將舉辦的北京奧運會、講中國研發(fā)集團取得的成果及經驗、講合作伙伴的實力,同樣,中國員工也希望通過這種方式獲得美國同事的認同、理解和更多的支持,而不論是在經驗上還是在項目上,合作伙伴們也希望借此“推銷”自己。
或許是有了此前的鋪墊,在與總部接軌這件事情上,工程院的同事們隱約找到了感覺。
“反向創(chuàng)新!”在中國“創(chuàng)業(yè)”六年后,工程院為了自己的未來不斷地摸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