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布施,不是施舍

聽圣嚴(yán)法師說佛 作者:陳南


布施不僅是金錢和物質(zhì)上的關(guān)懷,愛的傳遞才更加珍貴。

——圣嚴(yán)法師

佛家認(rèn)為,布施是行善的方式,而行善是一種美德。圣嚴(yán)法師常常教導(dǎo)信?要積極行善,因為善行既可以幫助身處困境中的人,又可以使自己的心靈得到安慰,修行得到提升。

當(dāng)然,布施也并非總能順利進行,之所以受到阻礙,有時候是因為自己不肯施,有時候則是因為他人不肯受。所以,布施不是施舍,也需要智慧。

中國臺灣作家林清玄曾經(jīng)在《吝嗇的人》中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人非常吝嗇,吝嗇到珍惜自己的每一根頭發(fā),可謂“一毛不拔”。他從來都不肯把自己的東西送給需要的人,從沒有動過布施的心思,甚至連“布施”這兩個字都說不出口,仿佛話一出口,自己的財物就會有所損失。

佛?為了教化此人,便開示他道:一個人這輩子之所以富有,比別人長得高、長得帥,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輩子的布施有關(guān)。

在佛祖的開示下,這個人深受觸動,但是他仍然無法像別人那樣順利布施。他找到佛祖,對佛祖說:“世尊,我也很想幫助別人,用自己的財富去救濟窮人,幫助需要的人。但是每一次當(dāng)我要把東西送出去時,就會感到割肉一般的疼痛。對我而言,布施實在太困難了。”

佛祖靜靜地聽他說完之后,從地上抓起一把草,對他說:“請你把這把草從你的左手交到你的右手中?!?/p>

這個人一聽,毫不遲疑地照做了。

? 佛祖又說:“現(xiàn)在,把你的右手想象成自己,左手想象成他人,然后請把這把草再從右手交到左手里?!?/p>

吝嗇的人一聽要把草給別人,就猶豫了,他想得滿頭大汗也舍不得這把草。

佛祖輕輕地在他耳邊說:“難道左手不是你自己的手嗎?”

如此一想,他趕緊把草放到了左手里。

佛祖要求他反復(fù)幾次,終于,他克服了心的障礙,將草交到身邊人的手中了。

經(jīng)過不斷練習(xí),這個“吝嗇鬼”成了眾人眼中的“慈善家”,他不僅將自己的財富布施給別人,臨終前甚至把自己的身體也捐獻了出去,自然證得了無上菩提。

布施?困難的。因為布施便意味著失去,將自己辛苦積攢的財富,艱難獲得的真理,幾十年積累的經(jīng)驗,不存私心地送給他人,甚至可能是陌生人,心中難免會有不舍,但是,這種仁慈之心,善良之心,這種分享與互助的感召力,可以令這個世界變得更加溫馨。

有時候,布施不僅僅需要克服內(nèi)心的不舍,還需要另外一種智慧,以使受施者坦然接受,而不傷及自尊。

某一年,臺風(fēng)對沿海的一些城鎮(zhèn)造成了巨大破壞,一些偏遠(yuǎn)的農(nóng)村居民更是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急需援助。

在一座小村莊里,前來參加賑災(zāi)的僧人們將寺院籌集的賑災(zāi)物資挨家挨戶送到了村?們手里。但是,當(dāng)其中一位法師將東西送到一位老人家面前時,卻遭到了拒絕。

老人猶豫著說:“我是基督教的信徒,我信仰的是主,不能接受你們佛教的賑濟?!?/p>

法師環(huán)視了一下老人家中破敗的景象,微微一笑,誠懇地說道:“老人家,請您收下吧,這是造物主派我給您送來的?!?/p>

老人一愣,隨即感激地接過了法師手中的錢物,而之前倍感尷尬的隨行人員也都露出了由衷佩服的微笑。

法師不過是說了一句看似平常甚至略帶調(diào)侃的話,但是在這種場合之下卻使受者的疑慮、施者的尷尬頓時煙消云散。布施者在布施時,應(yīng)該懷著一顆慈?心,以最單純的愛心來面對受施者,要時時刻刻顧及他們的感受,而不能帶有絲毫高高在上的傲慢心理。

請記住:“布施不僅是金錢和物質(zhì)上的關(guān)懷,愛的傳遞才更加珍貴。”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