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宣傳使人民對黨產生了極大的信任感,因而是成功的。理論宣教也是同理。一個好的理論,肯定能“掌握”人民。因為它一定是同人民相貼近的。
此外,以蘇聯(lián)經驗視之,宣教功能所以成效不顯著,同話語風格也就是學風有著密切關系。在蘇聯(lián)時期,由日丹諾夫、蘇斯洛夫等“意識形態(tài)沙皇”連篇累牘發(fā)表的大塊理論文章和重要講話,常常概念套著概念,邏輯疊著邏輯。一些色彩華麗的“概括”,似乎非常有說服力,但其實它們并不為群眾所接受。理論家們似乎愈把文章做得概念化,似乎愈顯示作者的深刻與高明。這其實是自欺欺人的一種“自戀”。你的理論如果不被群眾接受,或者說,你的理論只能靠行政力量去迫使人接受,那么顯然,你的理論一點生命力也沒有。在中國理論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歷史中,毛澤東堪稱是理論大師和語言大師兼得的代表者。他最反對學風不正和“八股”調。他曾尖銳批評那些“讀來使人睡覺”的文章。他自己的語言,充滿了新鮮、生動的要素,一聽便能辨別其聲,把道理說到了人心深處。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文獻,其精彩、生動的語言雖歷久仍可為人記誦。這些都是中國共產黨曾經有過的思想理論意識形態(tài)傳統(tǒng)。按照中國共產黨人的分析,話講不精、理說不透,嘩眾取寵、言稱希臘的根源,是學風問題。而學風其實是思想意識的反映。一個健康的、同人民心心相通的宣傳,必定是人民聽得懂而不是“倒胃口”的宣傳;而如果把理論宣傳看作是官僚職業(yè),看成是一種迎合,那是寫不出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的。
在亞納耶夫們的反思里,政治意識形態(tài)“貶值”等于失去人心。而政治意識形態(tài)“貶值”的結果,則使反社會的思潮和理論乘勢而起。它們正是利用了意識形態(tài)虛假的空子,把不正確的東西兜售給大眾。其實,原蘇聯(lián)對理論意識形態(tài)的控制并非不嚴密。但它越是嚴密,卻越是引起了人民的不滿和不信任。這是為什么?特別是,執(zhí)不同政見的思潮,也正是在蘇共對意識形態(tài)控制最嚴格的時候,在“地下”發(fā)展起來。這種現(xiàn)象的確值得我們認真研究。事實上,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是異常復雜和激烈的。同我們上邊論及歷史、黨史的寫作同理,當整個社會經濟基礎發(fā)生重大變動時,意識形態(tài)領域里積存的負面因素,就會充分釋放出來。那時,人們再想控制它,就難了。經歷蘇共垮臺的蘇聯(lián)原領導人們,正是希望把這些道理告訴給我們。
(本文部分發(fā)表于《同舟共進》200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