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些國家對中國的非善意現象日增,除了客觀利益沖突和意識形態(tài)差異的原因外,我們的一些習慣做法也需要反思
近些年來,國際社會不斷炮制“中國威脅論”的論調,這是很荒謬的一個說法。數年前,美國有位學者跑來找我,說要讓我談談對“中國威脅論”的看法。我當時就很不客氣地說,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對于你們西方學者來說可能是為了混口飯吃自炒自賣,對中國人來說一點意義也沒有,這純屬是個偽命題。首先,我們中國是一個愛好和平、追求和平的國家,歷史上強大的時候也沒有威脅過其他國家,更何況現在中國尚處在新的發(fā)展階段中,還是一個發(fā)展中的國家。其次,就算中國要威脅其他國家,以中國現有的經濟實力與軍事實力也做不到啊。中國經濟總量不到美國的1/5,人均就更排不上隊。為什么你們不說“美國威脅論”,反而老炒作“中國威脅論”呢?說白了,就是見不得中國的發(fā)展,就是把世界分成了三六九等,你美國再強大也是應該的,中國稍有發(fā)展就威脅世界了。這不公平啊。當然了,你們這樣炒,說心里話是希望中國衰退,你們不是又有什么“中國崩潰論”的說法嘛?其實就國際社會來說,中國發(fā)展了倒是你們的大幸,中國人安居樂業(yè),中國平安世界平安;如果真是哪一天中國崩潰了,我們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不能生存了,一看美國是好地方,那就去吧,“我們失去的只是腳上的鎖鏈,得到的卻是整個世界”。到那個時候你們才真要叫苦不迭了。那個美國學者聽完后,憋了半天,說了一句:DO NOT THREATEN。我可能也有些得理不讓人了,又說了句:NO THREAT, JUST LOGICAL FORCE。不是嚇唬你,而是邏輯的力量,是邏輯的必然。
教育別人歸教育別人,其實我國目前所面對的環(huán)境跟我們自己的一些做法也有關系。所謂的“中國威脅論”盡管仍然是以美國為主,但在國際社會卻很有市場,而且一些周邊國家也在推波助瀾。為什么?因為這些年來我們應對國際關系中的一些行為給了其他一些國家以僥幸之心。上個世紀中葉以后的中國,不去欺負別人,但也不讓別人欺負我們。我們與一些國家的友好關系不僅建立在和平友善的基礎上,也建立在我們有力量、有信心、有行動維護自己尊嚴的前提下。美國佬在朝鮮戰(zhàn)場威脅要打核戰(zhàn)爭,毛澤東說了,那就打吧,你把地球炸毀了,對于太陽系來說還算一件大事情,但對整個宇宙來說,也算不了什么。中國人頭可斷氣節(jié)與尊嚴不能丟,結果核武器也沒見到,而且我們還打贏了。一個連世界頭號強國美國都無可奈何的國家,其他國家自然也不會有非分之想?,F在,美國和其他一些國家總想從中國這里多占一些便宜,讓我們多讓步一些。中國的邊境爭議、南海資源開發(fā)的爭議、以至于釣魚島的爭端,等等,都是在這些心態(tài)下出現的問題。
我們友善,但不等于軟弱,我們追求和平,但不等于沒有力量。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人,從十六大以來,在一系列的國際交往中展現出了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大國應該有的氣度與作為,在一系列的問題上開始說“不”,從反對日本進入聯(lián)合國成為常任理事國,到穩(wěn)定人民幣匯率、解決貿易爭端,在國家和民族利益面前,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家不稀罕西方政客們廉價的認同與所謂的慣例。這倒反而贏得了他們內心的敬意,盡管可能很不樂意。
所以,在利益關系日益復雜、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中國共產黨人固然要韜光養(yǎng)晦,更要和平崛起。尊嚴是干出來的,不是、也不可能是別人施舍的。
二、當代中國社會內部發(fā)生的新變化
如果說概括國際格局的變化用“驚天動地”這四個字的話,描述中國國內的變化就需要用“翻天覆地”這四個字了。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取得了許多重大的和輝煌的成就,這一點一定要充分評價,否則就有些昧良心;當然同時也存在相當的問題與隱憂,有些甚至是很嚴峻的,不承認這些,就不是一個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
但當我們來分析當代中國社會形勢的時候,既沒有必要為什么人歌功頌德,為成績沾沾自喜,也沒有必要搞什么春秋筆法,揪住問題不放。因為不論成績也好,問題也罷,已經客觀地成為了當代中國社會的一部分,已經在或潛移默化、或急風暴雨,或徹頭徹尾、或零敲碎打地影響和改變著中國社會,使得當代中國社會呈現出了與傳統(tǒng)中國社會截然不同的特點。
未來中國的發(fā)展也好,建設也罷,都需要在目前這樣一個客觀的背景和環(huán)境下往前走。這有點像馬克思所說的,這條件不是我們自己選定的,而是直接碰到的、既定的、從過去繼承下來的。既然我們不可能避開這些變化和這些變化所帶來的既定狀態(tài),我們來認真分析研究以便有效地應對這些變化就很有必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