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波羅”行動——中美建交揭秘
1955年4月2日,萬隆會議在危機四伏的國際環(huán)境中艱難開幕。當時,美國正在對中國進行圍堵,并扶持臺灣當局制造緊張局勢,企圖將新中國扼殺在搖籃之中。在這種背景下,周恩來總理不負眾望,以卓越的外交才能在會議上力挽狂瀾,樹立了和平共處、求同存異的萬隆精神。新中國的這一外交思維令世界為之矚目,更為重要的是,這一外交舉動有效地贏得了亞非國家的同情與支持,打破了中國所處的外交僵局。此后,很多國家和中國開始往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美開始了接觸。先是有小球轉(zhuǎn)動大球的“乒乓外交”,后有開辟中美巴黎秘密通道,以及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的波羅行動,最后才是尼克松訪華,至此中美關(guān)系才有了實質(zhì)性的進展。
小球轉(zhuǎn)動大球為波羅行動奠基。1971年3月21日,中國乒乓球代表團抵達日本名古屋,準備參加于28日開始的第31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日本,美國隊提出訪華要求。消息傳回北京,外交部和國家體委聯(lián)合起草“關(guān)于不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報告上交總理,認為目前邀請美國隊的時機尚不成熟。4月4日,總理在報告上面批注“擬同意”后呈報毛澤東。 4月6日,毛澤東圈閱報告,退外交部辦理。美國乒乓球隊無緣來華似成定局。此后,毛澤東突然做出了邀請美國隊訪華的決定,成就了乒乓外交的一段佳話。
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后,雙方建立了中美巴基斯坦秘密通道。在葉海亞·汗總統(tǒng)的熱情幫助下,美國總統(tǒng)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開始了他為期48小時的代號“波羅”行動的秘密訪華。以“波羅”命名,意思是說這次中國之行堪比700年前的馬可·波羅。作為煙幕,基辛格先到越南胡志明市、泰國曼谷、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蘭堡等地轉(zhuǎn)了一大圈。7月8日晚,在葉海亞·汗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上,基辛格假裝肚子痛,早早離場。葉海亞·汗當即宣布,考慮到伊斯蘭堡天氣太熱,影響了基辛格的健康,決定邀請他到那蒂亞加利的總統(tǒng)別墅休養(yǎng)幾日。9日凌晨4時半,基辛格擺脫記者的追蹤,乘巴基斯坦民航波音707飛機直飛北京。在中國外交部歐美司司長章文晉等人陪同下,基辛格于當日12時15分抵達北京南苑機場。葉劍英、黃華等在機場迎接,然后直奔釣魚臺國賓館。
周恩來和基辛格共進行了兩次正式會談。基辛格談了七個問題,其中關(guān)于臺灣問題他表示:美國不再指責和孤立中國,美國將在聯(lián)合國支持恢復中國的席位,但不支持驅(qū)逐臺灣的代表。周恩來則講了中國政府對國際形勢和一些重大問題的看法,并著重談了對臺灣問題的立場。周恩來明確指出:臺灣歷來就是中國的領(lǐng)土,解放臺灣是中國的內(nèi)政,不容許外國干涉,美軍必須限期撤走,美蔣“共同防御條約”是非法的,必須廢除。最后,周恩來建議尼克松可以在1972年夏天來華訪問?;粮癖硎荆簛碓L時間應該更早一點,如果總統(tǒng)夏天來,離美國大選太近,有爭選票之嫌。于是雙方同意尼克松于1972年春天訪華。
由于基辛格訪華不可能長期保密,于是雙方商定在訪問結(jié)束后發(fā)表一個簡短的公告,在公告中同時公布尼克松將訪華的消息。7月11日吃過午飯后,基辛格一行按預定行程于12時20分乘坐巴基斯坦專機從南苑機場起飛,在經(jīng)過48小時的秘密訪問后,返回巴基斯坦。7月15日,中美兩國同時在各自的首都發(fā)表了基辛格訪華的公告。這短短200個字的公告震驚了世界。直到此時,如夢方醒的記者們才知道,基辛格博士并沒有在巴基斯坦的總統(tǒng)別墅里休養(yǎng),而是去了一趟中國。“波羅”行動為尼克松訪華打通了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為中美建交打開了大門。1972年2月21日上午,美國總統(tǒng)尼克松在國務卿羅杰斯和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的陪同下,乘專機達北京。周恩來總理等黨政軍領(lǐng)導人到機場歡迎。尼克松為了糾正1954年日內(nèi)瓦會議上杜勒斯拒絕同周恩來握手的失禮行為,決定在他同周恩來握手之前,其他人員都留在機艙內(nèi)。當尼克松走下舷梯一半時,周恩來總理等開始鼓掌歡迎,尼克松也鼓掌相報。走到舷梯盡頭時,尼克松就伸出手去,走向周恩來,主動同周恩來熱情握手,時間足有一分鐘之久。20多年來兩國沒有正式交往的堅冰,在兩位領(lǐng)導人握手的一剎那間消融了。后來,毛澤東同尼克松進行了寓意深刻而又幽默風趣的談話。尼克松又和周恩來進行了富有建設(shè)意義的談話,就中美關(guān)系、國際形勢、印度支那、臺灣等問題進行了開誠布公的溝通和交流。1972年2月27日,中美雙方經(jīng)過反復磋商,在上海達成了《中美聯(lián)合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