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位把清朝問鼎中原的道理講得名正言順的范文程說:“戰(zhàn)必勝,攻必克,賊不如我;順民心,招百姓,我不如賊?!弊怨帕骺車[聚民眾的幌子都是分田免糧之類,此等花招讀書人都看得真切。范文程向多爾袞進了諸多安撫民心的方略,如“官仍其職,民復其業(yè),錄其賢能,恤其無告”之類。清朝硬的有鐵騎利兵,軟的有安定天下之良策,其鋒芒銳不可擋。但剛剛?cè)腙P,多爾袞只敦促吳三桂部沖鋒在前,自己率部殿后蓄銳等待。四月二十二日,吳三桂部傾巢而出,大順軍亦甚頑強。吳部幾乎招架不住,多爾袞仍是按兵不動。直至午后,突然大風揚沙,遮天蔽日,咫尺莫辨。多爾袞見兩軍都已疲憊,驟發(fā)兩萬鐵騎呼嘯出陣。大順軍立即崩潰,清軍乘勢追殺四十里。李自成且戰(zhàn)且退,二十六日退回燕京。二十九日,李自成在武英殿草草稱帝,次日率部倉皇離京。撤離之際,正像洪承疇算準了的,明故宮被盡行焚毀,僅留下李自成最后棲身的武英殿。中國自古搶龍椅的人多,搶不到手了就把它毀掉,也是最為常見的事。崇禎皇帝是來不及燒宮殿了,倘若手下仍有顧得上放火的兵卒,說不定給李自成留下滿城焦土也未可知。
大順軍走了,清兵來了。明朝舊官們,不久前降了大順,如今又來降清。降清的官員們多獻上“投名狀”,故明巡撫李鑒捕殺大順官員十五人請降,故明大總兵姜瓖捕殺大順節(jié)度使請降。故明大學士馮銓也許是個人才,多爾袞知道了以書征召,馮某聞命飛至。但馮銓之流仍是舊明習氣,只知拍馬奉迎。一日,多爾袞升座武英殿,馮銓率群臣上表稱賀,極盡阿諛。退朝之后多爾袞問各位官員:“我攝政以來,沒聽見你們有一字規(guī)諫,難道我事事都做對了?”馮銓等說:“攝政王做得都好,沒有什么異議!倘若有做得不好的,我們怎么會不說話?”
天下格局早已悄然變化著,而故明那班高冠博帶的書生官僚卻渾然不覺。他們對天下大勢的掌握,竟然不如遠在西藏的五世達賴。達賴早在明崇禎十五年(1642年)即派專使往清朝通好,兩年之后的順治元年正月初十日清朝派使臣往迎達賴喇嘛。達賴都看出明朝快完了,明朝的文武百官卻還昏睡在夢里。當時坊間傳說國破君亡之時,南京官員知道燕京沒幾個讀書人自殺殉國,居然十分羞愧和氣憤,直道朝廷白養(yǎng)活他們了。二百七十多年的大明江山養(yǎng)成讀書人無所補益的傲氣,只是臨到大難沒有幾個真有傲骨。史可法等少數(shù)君子算是異數(shù),可惜他們輔佐的弘光皇帝朱由崧只是扶不上墻的稀泥巴。清兵正洶洶南下,朱由崧竟在江南選秀,縱情酒色。民間女子為逃避進宮,晝夜嫁娶;未能幸免的,竟投江尋死。這等混帳皇帝,史可法在回復多爾袞的書信中,居然還得稱頌他“天縱英明,刻刻以復讎為念。”為了讓人相信朱由崧真的“奉天承運”,還要編造神話故事給世人聽:“告廟之日,紫云如蓋,祝文升霄,萬目共瞻,欣傳盛事。大江涌出楠梓數(shù)十萬助修宮殿,豈非天意也哉? ”莫非那日漲了大洪水,上游佳木都漂到南京來了?
自古有道識時務者俊杰也,明朝舊官員大多是了不得的俊杰!最初曾有傳言,說是吳三桂將奉太子還京復國。這時,大順軍已經(jīng)消遁,清廷兵暫未入城,那些早降過大順的明朝舊官,連忙在午門設立崇禎牌位,日夜嚎啕大哭。五月初二日,聽說太子馬上要回來了,故臣們備了鑾儀法駕鹵簿,守候在朝陽門外恭迎。大順朝還沒來得及新制官服,明朝舊臣們的舊官服幸好沒有毀掉。他們依然衣冠禽獸,統(tǒng)統(tǒng)跪伏道左,望塵以盼。華蓋漸近,好半天看清來人,原來不是太子,而是清攝政王多爾袞!眾人驚駭,魂飛天外。明朝舊臣們還未回過神來,大隊清軍已馬蹄篤篤入城而去。明朝舊官們又匆忙上表勸進,范文程問曰:“皇帝去歲登極矣,何勸進之有?”
儒冠無行,莫過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