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點睛
烏鴉,向來不為人所喜愛,有人厭它晦氣,有人懼它報“兇信”,實則它也不過是自然生靈的一分子,也有得人喜愛和理解的權(quán)利。
鴉(有刪節(jié))
施蟄存
對于烏鴉,不知怎的,只要一聽到它的啼聲,便會無端地有所感觸。感觸些什么,我也不能分析出來,總之是會使我悲哀,使我因而有種種的聯(lián)想,使我陷入在朦朧的幽暗之中,那是有好幾回了。
我對于烏鴉的最早的認識是在什么時候,那是確已記不起了。只是小時候隨著父母住在蘇州的時候,醋庫巷里租住屋底天井里確是有著兩株老桂樹,而每株樹上是各有著一個鴉巢。對于烏鴉的生活加以觀察,我大概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我到如今也常常驚異著自己小時候的性格。我是一向生活在孤寂中,我沒有小伴侶,散學歸家,老年的張媽陪伴著母親在堂上做些針黹(zhǐ),父親尚未回來,屋宇之中常是靜悄悄的,而此時我不會想出去與里巷中小兒爭逐,獨自游行在這個湫(jiǎo)隘又陰沉的天井里。這是現(xiàn)在想來也以為太怪僻的。秋日,桂葉繁茂,天井便全給遮蔽了,我會從桂葉的隙縫中窺睨著煙似的傍晚的天空,我看它漸漸地冥合下來,桂葉的輪廓便慢慢地不清楚了,這時候一陣鴉噪聲在天上掠過,跟著那住在我們桂樹上的幾個鴉也回來了。
它們在樹上啞啞地叫喊,這分明是表示白日之終盡。我回頭看室內(nèi)已是燈火熒熒,晚風乍起,落葉蕭然,這時我雖在童年,也好像擔負著什么人生之悲哀,為之悵然入室。
這是我在幼小時候,鴉是一種不吉的禽的知識還未曾受到,已經(jīng)感覺著它對于我的生命將有何等的影響了。
以后,是在病榻上,聽到侵曉的鴉啼,也曾感覺到一度的悲哀。那時候是正患著瘧疾,吃了金雞納霜也還沒有動靜,傍晚狂熱,午夜嚴寒,到黎明才覺清爽,雖然很累了,但我倒不想入睡。礪殼窗上微微地顯出魚肚白色,桌上美孚燈里的煤油已將干涸,燈罩上升起了一層厚暈,火光也已衰弱下去。
盛水果的瓷碟,蓋著一張紙和壓著一把剪刀的吃剩的藥碗,都現(xiàn)著清冷的神色,不像在燈光下所見的那樣光致了。于是,在那時候,忽聽見屋上啞啞地掠過幾羽曉鴉,這沉著的聲音,頓然會使我眼前一陣黑暗,有一種感到了生命之終結(jié)的預兆似的悲哀兜上心來。我不禁想起大多數(shù)病人是確在這個時候咽氣的,這里或許有些意義可以玩味。
在夕照的亂山中,有一次,腳夫替我挑著行李,行走在到大學去的路上,昏鴉的啼聲也曾刺激過我。我們從蜿蜒的小徑,翻過一條峻坂,背后的落日把我們修長的影子向一叢叢參天的古木和亂疊著的墳?zāi)怪汹?zǎn)刺進去。
四野無人,但聞蟲響,間或有幾支頂上污了雀屎的華表屹立在路旁,好像在等候著我們,前路是微茫不定,隱約間似還有一個陡絕的山峰阻擋著。晚煙群集,把我們兩個走乏了的人團團圍住,正在此際,忽又聽見叢林密箐之中,有鴉聲凄惻地哀號著,因為在深沉的山谷里,故而回聲繼起,把這聲音引曳得更悠長,更悲哀。我不禁打了個寒顫,好像有對此蒼茫,恐怕要找不到歸宿之感。這是到現(xiàn)在也還忘記不了的一個景色。
此外,還有一回,是在到鄉(xiāng)下去的小劃船里。對面坐著的是一個年輕的農(nóng)家婦,懷里抱著一個兩三歲的嬰孩。起先一同上船的時候,我就看出她眉目之間,似乎含著一種愁緒。雖然也未嘗不曾在做著笑容引逗她的孩子,但我覺著她必定有著重大的憂愁,萬不能從她的心中暫時排去了的。
櫓聲咿啞,小小的船載著我們幾個不同的生命轉(zhuǎn)過了七八支小川。這時正是暮春,兩岸濃碧成蔭,雖有余陽,也只在遠處高高的樹杪上閃其金色。
翠鳥因風,時度水次,在我正是憑舷覽賞的好時光,然而偶然側(cè)眼看那農(nóng)家少婦,則是嬌兒在抱而意若不屬,兩眼凝看長天,而漠然如未有所見。淳樸的心里,給什么憂慮紛擾了呢,我不禁關(guān)心著她了。
但后來,從她問搖船人什么時候可以到埠,以及其他種種事情的時候,我揣度出了她是嫁在城里的一個農(nóng)家女,此番是回去看望她父親的病。而她所要到的鄉(xiāng)村也正是我所要在那里上岸的。我又從她的急迫、她的不安這種種神情里猜度出這個可憐的少婦的父親一定是病得很重了。也許這個時候他剛死呢? 我茫然地浮上這種幻覺來。
終于到達了。我第一個上了岸。這兒是一大片平原,金黃的夕陽了無阻隔地照著我,把我的黑影投在水面,憧憧然好像看見了自己的靈魂。我在岸邊遲疑了一會兒,那憂愁著的少婦也抱著她的孩子,一手還提著一個包裹上岸了。正在這時光,空中有三四羽烏鴉不知從什么地方飛來,恰在她頭頂上鳴叫了幾聲。是的,即使是我,也不免覺得有些恐怖了,那聲音是這樣的幽沉,又這樣的好像是故意的! 我清楚地看見那可憐的少婦突然變了臉色,唾了三口,匆匆地打斜刺里走了去。
在她后面,我呆望著她。夕陽里的一個孱弱者的黑影,正在好像得到一個不吉的預兆而去迎接一個意料著的悲哀的命運。我也為她心顫了。我私下為她祝福,我雖然不托付給上帝,但如果人類的命運有一個主宰的話,我是希望他保佑她的。
抬頭看天宇清空,鴉的黑影已不再看得見,但那悲哀的啼聲還仿佛留給我以回響。再也不能振刷起對于鄉(xiāng)村風物的瀏覽的心情,我也愴然走了。
從我的記憶中,抽集起烏鴉給我的感慨,又豈止這幾個斷片。而這些又豈是最深切的。只是今天偶然想起,便隨手記下了些,同時也心里忽時想起對于烏鴉之被稱為不吉之鳥這回事,也大可以研究一番。
據(jù)我的臆斷,以為鴉的黑色的羽毛及其啼叫的時間是很有關(guān)系的。它滿身純黑,先已示人以悲感,而它啞啞然引吭悲啼的時候,又大都有黎明薄暮,或竟在午夜,這些又是容易引起一個人的愁緒的光景。在這種景色之中,人的神經(jīng)是很衰弱的,看見了它的黑影破空而逝,已會陡然感覺到一陣戰(zhàn)顫,何況又猛然聽到它的深沉的、哀怨的啼聲呢?
但是這個觀念,其實仔細想來,也未免太詩意了。聽了鴉啼而有無端悲哀之感,又豈是盡人皆然之事? 譬如像在上海這種地方,挾美人薄暮入公園,在林間聽不關(guān)心的啼鴉,任是它如何的鼓噪,又豈會真的感到一絲愁緒? 或則在黎明時分,舞袖闌珊,驅(qū)車而返,此際是只有襟上余香、唇透宿酒的滋味,傍晚鴉啼過樹梢頭,即使聽見,又何曾會略一存想? 然而鴉啼也便不是一定能給人以感動的??傊?不幸而為一個感傷主義者,幽晦的啼鳴,便會在他的情緒上起作用了。而我也當然免不了是其中的一個。
作者介紹施蟄存(1905—2003),中國現(xiàn)代著名作家、文學翻譯家、學者。曾被授予“上海市文學藝術(shù)杰出貢獻獎”和“亞洲華文作家文藝基金會敬慰獎”。
佳句品讀佳句: 叢林密箐之中,有鴉聲凄惻地哀號著,因為在深沉的山谷里,故而回聲繼起,把這聲音引曳得更悠長,更悲哀。
品讀: 叢林密箐,鴉聲哀號,山谷深沉,聲音悠長,作者是寫景狀物抒情的高手,僅用幾個小短句,就烘托出一種凄厲悲哀的氣氛,使人讀之心頭發(fā)沉,和作者起了“通感”。
賞析感悟本文以時間為序,四寫與烏鴉的交集:童年時鴉噪為“我”開啟“人生之悲哀”,病榻上為“我”預示“生命之終結(jié)”,亂山中讓“我”感覺“找不到歸宿”,下了小船后,烏 鴉又沖著一探父病的少婦“啞啞”而叫,讓人大感晦氣。然后,作者分析鴉之被人稱為“不吉之鳥”的原因大概和它黑色的羽毛以及悲啼有關(guān),但又自我否定,因為若在燈紅酒綠的上海,即便鴉啼過樹梢頭也不會有一絲存想。一絲諷嘲之意隱隱透過紙張。文章語言婉轉(zhuǎn)清麗,表意細膩。
(作家龍吟推薦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