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喱角上火,燒春雞麻煩,迷你干炒牛河又太油膩,三明治又吃不飽。燒味,燒味有叉燒、燒鵝、燒肉、油雞、切雞、燒排骨、單拼、雙拼、三拼,還有四寶,怎么選?喝汽水還是例湯,汽水要大還是要小呢?大的我喝不完,小的又不夠喝……”
—《購物狂》
我們的困惑
1. 熊市我不開心,為何牛市賺錢了,我也不開心?
2. 在投資中,面對2 000多只股票、656只開放式基金(不包括QDII①和貨幣基金,2010年年底數(shù)據(jù)),你又該如何選擇,才能在賺錢之余,又不賠上幸福?
“差不多”就行了
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現(xiàn)代人患有抑郁癥、焦慮癥?
很多人會抱怨:因為通貨膨脹,因為工作緊張,因為生活壓力大。這當(dāng)然是原因,不過,你可曾想過,擁有太多選擇也是一個原因。
在選項太過豐富的情況下,我們常常會有很大的苦惱和焦慮:選擇前舉棋不定,選擇后懊悔不已。
本來,我們有了更多選擇的機會和資本,似乎該比上一輩人更幸福。但太多的人沒有選擇的慧眼,也沒有選擇的膽量,更沒有選擇后的坦然。
我們越是想選對,就越怕選錯,于是不得不耗費大量精力,力圖作出最明智的決定??墒菃栴}是,眾多選擇中包含著太多運氣的成分,我們永遠無法預(yù)測,也無法控制。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寓言,說狗熊在玉米地里掰玉米棒子,掰了一個拿在手里,看到另一個更大,于是扔了手里的,去掰那個更大的……這樣反復(fù)多次,從這頭走到那頭,最終狗熊卻一無所獲。
太多的選項,會讓人從內(nèi)心深處產(chǎn)生一種不滿足感,因為無論作出怎樣的決定,無論你取得的成績多么出色,內(nèi)心中還是會悄悄地問自己:“如果當(dāng)初那么選,現(xiàn)在我會如何?”
有選擇余地當(dāng)然是好事,但當(dāng)選擇多到某種程度時,消費者就很容易產(chǎn)生焦慮與無助感。像秦先生這樣的消費者,便會采用一種“主動積極”的研究方法。例如買車前,面對不同品牌,他會通過研究每個車型的馬力、操控性、耗油的優(yōu)劣,試圖找到最佳的選擇。
但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秦先生這樣的消費者非但不幸福,反而會更焦慮。面對諸多選擇,他們反復(fù)推敲,三心二意,想要作出最英明的決定,最后卻徒勞無功,永不滿足,人也會變得更累。據(jù)統(tǒng)計,如今一個美國人平均每天接觸3 000個廣告,也就是至少3 000個選擇。
心理學(xué)家表示,有選擇恐懼癥的人,大都是極度追求完美的人,而且是極度苛刻的人—他們要求自己必須作一個單選,而且這個選擇必須是最理想化的選擇。他們往往追求完美,并賦予選項太多的意義。在投資上,往往表現(xiàn)為對收益率、排名的追求,例如一定要選擇業(yè)績排名前三的基金。
選擇恐懼癥的成因,大多是患者對自我不滿,患者把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出來,變相地折磨自己,并逃避面對事實。一般選擇恐懼癥有以下幾種癥狀:
1. 不能確定自己內(nèi)心最重要的需求,無法獲得心理平衡。
2. 害怕承擔(dān)自己選擇后的結(jié)果。
3. 對自我不滿,將對自己的不滿“投射”出來變相反映為逃避自己。
事實上,在人生的各種選擇后,永遠有更大的“玉米”等在你前面。要克服選擇恐懼癥,心理學(xué)家的建議是:在作選擇時,以擁有“差不多就行了”(good enough)為目標,而非“最好的”(b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