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國樞
單位里的年輕人,比較喜歡同我交往,有什么心里話,喜歡同我聊聊。已經(jīng)不止一位年輕同事問過我了,老詹,你每天為啥總是樂呵呵的,好像沒啥煩心事,其實在我們看來,你的煩心事應(yīng)該是挺多的呀!
煩心事挺多?我倒沒覺得。或許在旁人看來,我“應(yīng)該”是有不少煩心事的吧。
為什么沒多少煩心事,或者換句話說,為什么煩心事到了我這兒就多云轉(zhuǎn)晴,風勢減弱,甚至煙消云散不成事兒了呢?這秘密說來其實簡單,就三個字,叫“三個我”。
哪三個我呢?一個叫感性我,一個叫理性我,一個叫裁判我。
感性我,這好理解,就是西方那個弗什么德的心理學(xué)家說的“本我”,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本色的我,無拘無束的我。
理性我,這也好理解,就是腦子里多了一根弦兒,一事當前,想一想,冷靜冷靜,這到底對不對?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
一般說來,咱們從小孩長到大人,日漸成熟,“一個我”也就曉得逐漸變成“兩個我”了。一事當前,理性我常常會以大哥哥的身份站出來,告誡那個感性的小弟弟,喂,小老弟,切莫沖動,三思而行啊。
就這么著,人與人之間,大都能相安無事。個人的心情,也大抵沒那么多別扭和不自在。
然而,有時候小弟弟是不聽大哥哥招呼的,你這么說,我偏那么干!一會兒理性占了上峰,一會兒又感情沖動心潮激蕩說啥也不管不顧愛誰誰了!好嘛,兩兄弟在腦子里好一頓拳打腳踢,乒乒乓乓,稀里花啦。
當此時也,人是最矛盾也是最痛苦的了,真可謂翻江倒海,撕心裂肺!這樣的仗干得多了,有的人腦子就會出問題,失眠了,抑郁了,成精神病了,甚至因不堪其苦而撒手人寰,一走了之了!多少悲劇,由此而生。
有什么辦法解決嗎?我認為是有的,這辦法就是,趕快請出第三個我來!第三個我者,裁判我也。
或問,不是已經(jīng)有一個理性我了嗎?怎么又鉆出一個裁判我呢?裁判我和理性我,有什么區(qū)別嗎?
區(qū)別當然有,而且大著呢!
首先,裁判我不是自家人而是請來的裁決者,既不站在哥哥一邊,也不偏向弟弟一方。其次,裁判我辦事是有基本規(guī)則的,這些規(guī)則,早已樹立權(quán)威,不會因時間地點不同而做什么理智不理智的選擇,大家都按規(guī)則辦,誰也沒例外,堅決得執(zhí)行!
舉個例子吧。有時,不知為什么小得不能再小的事,夫妻倆吵起來了,越吵越兇,越吵越升級,越吵越過分,到最后陳谷子爛芝麻的事情也翻出來甚至差點動手打了起來!
此時咋辦?聽感性的,只會是戰(zhàn)火越燒越猛直至全局不可收拾!聽理性的,順著事情的緣由一件件理下去要分出個你是我非講講道理再找出相應(yīng)對策,豈非黃花菜早就涼了?最好的辦法,還是裁判我站出來,說上一句:“一家人,沒有道理,只有愛。”
得,只一句話,齊了。你立即偃旗息鼓,怒氣全消,上前摟住妻的肩膀說:“親愛的,我錯了,咱們別爭了好嗎?”
類似例子,還有很多。
裁判規(guī)則從哪里來呢?從長期生活中積累得來。這些規(guī)則,都是你反復(fù)琢磨或者有過經(jīng)驗教訓(xùn)已經(jīng)認可作為自己行動準則的,而且都是言簡意賅的一句話或者幾個字。關(guān)鍵時刻,拿將出來,二話不說,堅決照辦!
基本規(guī)則積累得越多,越規(guī)范,越成熟,你的心境就會越平和,越不會出現(xiàn)大起大落。
信奉“三個我”原則因而活得比較輕松比較灑脫者,大有人在。我的一位朋友,手機上就備有家人照片及一些警句,如“人生就是過程,沒有過不去的坎。將軍趕路,不抓小兔。對人寬容就是對己寬容”等等。
這,或許就是他那“裁判我”的一些規(guī)則吧,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