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怎樣讀中國書(2)

班主任推薦的經(jīng)典閱讀:冬-百合卷 作者:大衛(wèi)


今天讀中國古書確有一層新的困難,是古人沒有的:我們從小受教育,已浸潤在現(xiàn)代(主要是西方)的概念之中。例如原有的經(jīng)、史、子、集的舊分類(可以《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為標準)早已為新的(也就是西方的)學科分類所取代。人類的文化和思想在大端上本多相通的地方(否則文化之間的互相了解便不可能了),因此有些西方概念可以很自然地引入中國學術(shù)傳統(tǒng)之中,化舊成新。但有些則是西方文化傳統(tǒng)中特有的概念,在中國找不到相當?shù)臇|西;更有許多中國文化中的特殊的觀念,在西方也完全不見蹤跡。我們今天讀中國書最怕的是把西方的觀念穿鑿附會,其結(jié)果是非驢非馬,制造笑柄。

我希望青年朋友有志于讀古書的,最好是盡量先從中國舊傳統(tǒng)中去求了解,不要急于用西方觀念作新解。中西會通是成學之后,有了把握,才能嘗試的事。即使你同時讀《論語》和柏拉圖的對話,也只能分別去了解其在原有文化系統(tǒng)中的相傳舊義,不能馬上想“合二為一”。

我可以負責地說一句:20世紀以來,中國學人有關(guān)中國學術(shù)的著作,其最有價值的都是最少以西方觀念作比附的。如果治中國史者先有外國框框,則勢必不能細心體會中國史籍的“本意”,而是把它當報紙一樣地翻檢,從字面上找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你們千萬不要誤信有些淺人的話,以為“本意”是找不到的,理由在此無法詳說)。

“好學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個真正讀書人所必須力求達到的最高階段。

讀書的第一義是盡量求得客觀的認識,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能“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其實今天中文世界里的有些“新見解”,戳穿了不過是撿來73一兩個外國新名詞在那里亂翻花樣,不但在中國書中缺乏根據(jù),而且也不合西方原文的脈絡(luò)。

中國自唐代韓愈以來,便主張“讀書必先識字”。中國文字表面上古今不異,但兩三千年演變下來,同一名詞已有各時代的不同涵義,所以沒有訓(xùn)話的基礎(chǔ)知識,是看不懂古書的。西方書也是一樣。不精通德文、法文而從第二手的英文著作中得來的有關(guān)歐洲大陸的思想觀念,是完全不可靠的。

中國知識界似乎還沒有完全擺脫殖民地的心態(tài),一切以西方的觀念為最后依據(jù)。甚至“反西方”的思想也還是來自西方,如“依賴理論”、如“批判學說”、如“解構(gòu)”之類。所以特別是這十幾年來,只要西方思想界稍有風吹草動(主要還是從美國轉(zhuǎn)販的),便有一批中國知識分子興風作浪一番,而且立即用之于中國書的解讀上面,這不是中西會通,而是隨著外國調(diào)子起舞,像被人牽著線的傀儡一樣,青年朋友們?nèi)绻恍叶氪四У?則從此便斷送了自己的學問前途。

美國是一個市場取向的社會,不變點新花樣、新產(chǎn)品,便沒有銷路。學術(shù)界受此影響,因此也往往在舊東西上動點手腳,當做新創(chuàng)造品來推銷,尤以人文社會科學為然。不過大體而言,美國學術(shù)界還能維持一種實學的傳統(tǒng),不為新推銷術(shù)所動。今年5月底,我到哈佛大學參加了一次審查中國現(xiàn)代史長期聘任的專案會議。其中有一位候選者首先被歷史系除名,不加考慮。因為據(jù)聽過演講的教授報告,這位候選者在一小時之內(nèi)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discourse”

這個流行名詞。哈佛歷史系的人斷定這位學人太過淺薄,是不能指導(dǎo)研究生作切實的文獻研究的。我聽了這番話,感觸很深,覺得西方史學界畢竟還有嚴格的水準。他們還是要求研究生平平實實地去讀書的。

這其實也是中國自古相傳的讀書傳統(tǒng),一直到20世紀30年代都保持未變。據(jù)我所知,日本漢學界大致也還維持著這一樸實的作風。我在美國三十多年中,曾看見了無數(shù)次所謂“新思潮”的興起和衰滅,真是“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我希望中國知識界至少有少數(shù)“讀書種子”,能維持著認真讀中國書的傳統(tǒng),徹底克服殖民地的心理。至于大多數(shù)人將為時代風氣席卷而去,大概已是無可奈何的事。

但是我絕不是要提倡任何狹隘的“中國本土”的觀點,盲目排外和盲目崇74小讀書的真意義: 雪第二十輯外都是不正常的心態(tài)。只有溫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陳才能出新,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是顛撲不破的關(guān)于讀書的道理。

人類任何一點進步,都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如有現(xiàn)代意識,沒有古文功底怎么可以? 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作者最后講到一位候選者“在一小時之內(nèi)用了一百二十次以上‘discourse’ 這個流行名詞,哈佛歷史系的人斷定這位學人太過淺薄”。你怎么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