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說:“謹慎地對待死亡,追念遠代的先祖,百姓自然就會歸于仁厚老實了?!?/p>
【人生智慧】直到今天,雖然我們已經(jīng)不再拜祭祖宗牌位了,但是一般的中國家庭也沒有廢棄“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從另一方面來說,“慎終”的態(tài)度提醒我們要時刻珍惜生命?,F(xiàn)代社會的相當一部分刑事案件,都源于對生命觀念的淡薄。“追遠”則提醒我們把先人留下的好的東西發(fā)揚光大。因而,“慎終,追遠”的傳統(tǒng)觀念,直至今日依然對于凈化社會道德風氣有幫助作用。
子禽(姓陳,名亢,字子禽)問子貢(孔子的學生,姓端木,名賜,字子貢)說:“他老人家(孔子)到哪一個國家,必定要參與那個國家的政事,是他要求來的嗎?”子貢說:“他老人家是靠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遜得到的。他老人家獲得的方法,是和別人獲得的方法不一樣的吧?”
【人生智慧】溫和、善良、恭敬、節(jié)儉、謙遜,是孔子做人的態(tài)度和行為的風范。因為有這樣的修養(yǎng)和風范,所以別人會主動求助于他。
如果我們有了這五種積極而真誠的行動,就不僅可以證明我們的能力,還可能感動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讓機會主動敲開我們的門,幫助我們獲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孔子說:“當他的父親在世時,要觀察他的志向;當他父親去世時,要考察他的行為;很長時間都不改變父親所走的路,可以說是孝順了?!?/p>
【人生智慧】在這一章中,孔子強調(diào)了孝順對于維護家族秩序的重要性,這是古代的倫理秩序。然而在現(xiàn)代社會,無論父親是否健在,父子之間也大多是各有其志,是不能勉強的。因此,我們現(xiàn)在可以把“三年無改于父之道”理解成一般意義上的完成父輩未竟的事業(yè),這樣也會起到鼓舞我們奮發(fā)進取的作用。
有子說:“禮節(jié)的作用,以和睦為寶貴。先古圣王的大道德,是最美好的;大事小事都遵循它。如果有行不通的地方,便為了和睦而和睦,不用一定的規(guī)矩制度加以節(jié)制,也是不可行的?!?/p>
【人生智慧】這一章所說的“禮”,是指周代先王留下的行為規(guī)范和禮儀制度。在這一章中,有若強調(diào)了“禮”在協(xié)調(diào)人際關(guān)系與工作秩序方面的重要作用。他認為,“禮”在任何情況下都應當遵循,不能廢棄。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中,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固然十分重要,然而,面對一些棘手的事情,如果只考慮所謂的“和睦”,在應當按原則行事時,卻和稀泥,搞折中,怕得罪人,恐怕也是行不通的,弄不好還會事與愿違。
有子說:“所守的信言符合道義,說的話就能兌現(xiàn)。態(tài)度莊重合乎禮儀,就不致遭受侮辱。依靠關(guān)系深的人,也就可靠了。”
【人生智慧】有若認為,為人處世應當言而有信,恭而有禮。特別是對某件事情做出承諾時,要確定這一承諾是否可以兌現(xiàn),決不能開空頭支票。無論在何種場合,與他人交往時都應當注意禮節(jié),才不至于招人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