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改革的進行,財富分配兩極分化的趨勢逐漸顯現(xiàn),年近70歲的吳敬璉對此憂心忡忡。
在1997年的那封建言信中,吳敬璉曾把國企改革的命脈維系于分配制度,寄希望于建立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而非以國有經(jīng)濟的多寡來區(qū)分政治形態(tài)。不幸的是,現(xiàn)實完全背離了他的設想,朝著相反的方向發(fā)展。
國企改革勢必會涉及利益調整。這期間,一部分官員利用手中權力,以各種方式處置國有財產,或將其歸于自己名下,或售與他人,以致國有資產大幅流失,私人財富隱秘且迅速地上漲。
吳敬璉很早就預見到這種情況。早在1988年,他就引入“權力尋租”這一概念,用以描述轉型期社會某些官員利用政治便利尋求財富轉移而造成的資源浪費現(xiàn)象。而“官倒”的盛行恰是這一概念的真實寫照。
1998年夏天,亞洲金融風暴正當其時。吳敬璉與另一位經(jīng)濟學家汪丁丁進行了一場“關于中國改革前途的對話”,被刊登在當年第11期的《財經(jīng)》雜志上。在這次對話中,吳敬璉第一次提出了“權貴資本主義”這一名詞。其“權貴資本”,是指權力與資本合謀,霸占和壟斷社會財富。用吳敬璉的話說,即“原來掌握權力的人可能會利用權力把過去的公眾財產據(jù)為己有”。
吳敬璉認為,中國最大的危險主要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繼續(xù)實行計劃經(jīng)濟,另一個就是借改革之名掠奪大眾。前者出現(xiàn)的可能性已經(jīng)很小,而后者則是社會轉型期不可避免和忽視的現(xiàn)象。關鍵的問題是,采取何種措施把損失降至最低。
隨后爆出的官商丑聞更加重了他的擔憂。廈門遠華案牽出700多名干部,江西副省長胡長清與廣西省委書記成克杰因貪污下獄。面對變形走樣的市場經(jīng)濟,吳敬璉警告:改革的大關還沒有過去,未來對中國危害最大的是“權貴資本主義”。言猶在耳,中國股市陷入瘋狂。
市場引入了資本,活躍了經(jīng)濟,但也刺激了貪欲和私利。在那個全民炒股的年代,人們被一個個一夜暴富的神話所刺激,變得血脈賁張。而神話的背后,“內部消息”張揚放肆地蔓延。這場扭曲的財富盛宴中,權貴仍是低調的主角。作為“莊家”,他們通常是“內部消息”的直接受益者,非法聚斂財富的同時,極大擾亂了市場秩序,而蒙受最大損失的往往是不明真相的中小股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