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講義費風波,指的是1922年10月北大學生拒絕繳納講義費引發(fā)的風波。按說,學校這費用收得毫無問題。印講義的錢不是白來的,收學生的也只是工本費,而且你有本領(lǐng)可以不要嗎?比如汪曾祺那樣老師說不考試也可以的。但是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應(yīng)該是既不交錢,還要給講義。
這就不像話了,蔡先生自然不同意。而學生就此鬧起事來,對代總務(wù)長沈士遠進行圍攻,學校里到處貼滿謾罵沈士遠的條子,更有人高呼:“打倒沈士遠!”沈士遠嚇跑了,學生們接著去校長室,蔡元培苦口婆心講了一天,總算讓學生們暫時回去了。第二天來校長室一看外面,好么,來了好幾百號人,領(lǐng)頭的是山東好漢馮省三,大喊“我們打進(校長室)去,把他們圍起來,把這事解決了!”“到會計科把講義券燒了!”群情激奮,喊聲如雷,危機一觸即發(fā)。
別以為北大學生是文的,其實北大學生動起手來比誰都不弱,當年建有北大學生軍,總教官白雄遠,孫中山到北京的時候,就是北大學生軍擔任警衛(wèi)。人稱“戎裝整齊,軍旗招展,帽徽上鑲‘北大’二字,陣營煞是威風”。中山先生曾對汪精衛(wèi)說:“想不到蔡元培人在海外,卻留下了一支威武之師?。 ?/p>
問題是現(xiàn)在學生可不是打軍閥或者打帝國主義,而是打校長來了?。∵@個威力也很可怕。
蔡先生終于被激怒了。為了從北洋軍閥政府那里爭取辦學經(jīng)費,北大的教授們已經(jīng)奔波得筋疲力盡了。于是,蔡先生干脆走出了校長室,對學生們喊出了“決斗”。學生們對蔡校長還是又敬又怕的,看到光著肘子沖出來的蔡先生大吃一驚,紛紛作鳥獸散。
蔡元培對這場風潮深感惱火和痛心,他當天就寫下辭呈離開北大,總務(wù)長蔣夢麟,庶務(wù)部主任沈士遠,圖書館主任李大釗,出版部主任李辛白,數(shù)學系主任馮祖荀(薩爹的師祖,有骨氣)分別刊登啟事,宣布“隨同蔡校長辭職,即日離?!?;北大全體職員也發(fā)布《暫時停止職務(wù)宣言》,《北京大學日刊》也于當日宣告“自明日起停止出版”,大家都與蔡校長共進退。
你們罷課?我們還罷工呢!最終,通過胡適做工作,學生們認錯了,派了代表去請蔡先生。蔡先生消了氣,終于回校繼續(xù)任事。只有馮省三被開除。他想回來當旁聽生,找胡適,胡適說我勸你好漢做到底。
須知北大屬于“國子監(jiān)”,看看大明對國子監(jiān)的學生是怎么要求的?“敢有抗拒不服,撒潑皮,違反學規(guī)的,若祭酒(教授)來奏著,恁呵都不饒!全家發(fā)向煙瘴地面去……今后學規(guī)嚴緊,若有無籍之徒,敢有司前貼沒頭帖子(用馬甲發(fā)帖),誹謗師長的,許諸人出首,或綁縛將來,賞大銀兩個……將那犯人凌遲了,梟令在監(jiān)前,全家抄沒,發(fā)往煙瘴地面。欽此!”
欽此?沒錯,這就是明太祖親自下的諭旨,這種半文半白、殺氣騰騰的玩意兒也只有朱重八寫得出來了。
馮兄,您知足吧!馮省三是魯迅很喜歡的學生,這件事魯迅先生曾寫了《即小見大》為馮辯護,意思馮是去看熱鬧被連累的。不幸的是馮后來自承確是當時這樣叫的,或許其時魯先生已經(jīng)不在世了,不然難免有傷顏面。
偶爾讀到另外一則小文,說的是蔡先生去世時的情景?!盁o一間屋,無一寸土,醫(yī)院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無法給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質(zhì)物以處喪事。”蔡先生死時沒有錢大體是真的,他一生的房子都是租的,以至于學生和同仁們在他70歲壽辰的時候發(fā)起為蔡先生建屋祝壽的舉動。房子選在青島,那地方蔡先生一定會很喜歡??上У氖遣痪每箲?zhàn)爆發(fā),房子自然沒有建成,蔡先生最終還是沒有住上自己的房。
為官數(shù)十年,辦校數(shù)十年,一個教授的月薪也有幾百大洋錢,修宿舍、修禮堂,每年過手怎么不得千八百萬的,隨便手指頭縫里漏一點,還不夠你死七八回?你怎么就那么傻呢,我的蔡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