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醒覺與實現(xiàn)的生活(4)

清心九書2 作者:鄭石巖


龍樹菩薩在《中觀論》一書中特別討論到生活的兩個重要真理。第一個真理是俗諦,另一個真理就是真諦,前者說明“有”的生活實現(xiàn),后者說明“空”的精神生活。人類意識透過有的成就而利他,透過不造諸業(yè)不執(zhí)著色相的空而成就精神生活的最高圓滿。他說:

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

一以世俗諦,二第一義諦。

人只有透過實現(xiàn)生活,把“緣起有”實現(xiàn)為大悲智,才可能真正成就第一義諦。

了解別人·接納別人·寬容別人

人離開不了人群關系,因此人際間的互動情況決定了一個人精神生活的品質。醒覺是一個人在人群互動中保持對立、冷靜、自由、明智和喜悅的唯一途徑。一個人不能保持醒覺,就容易受到別人的牽引,受別人的暗示,失去肯定自己的能力。缺乏覺性的人,總是在人云亦云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我們在前面已經討論過,每一個人的性格、興趣、能力、長相乃至體能均不相同,因此每一個人的意見和生活適應方式都不一樣。每一個人的佛性和覺性是相同的,但是因緣和生活表現(xiàn)則彼此各異。因此,我們只能在自己的根性中解脫,而不可能從模仿別人中證道。眾生是平等的,我們要尊重別人,不能瞧不起能力比我們差的人,不能小看殘障的人,不可輕視辛苦勞動的人,更不能睥視窮苦的人。當我們了解到別人也是那么尊貴時,便由衷地產生尊重的態(tài)度。

人貴在了解,我們了解別人的處境和立場,就能原諒對方,接納對方。倘若彼此不了解,不互相尊重,溝通就有了障礙,對于別人的言行,處處看不習慣,許多憎罣和紛爭,都是這樣形成的。

了解別人,接納別人,可使自己的胸襟曠達,產生智慧。無論在企業(yè)管理、人群關系、教育工作或生活適應,都需要從了解別人、接納別人做起。這也是民主政治的理想與價值理念之一。

佛陀是很能了解別人、很善體人意的,所以他能很慈悲的發(fā)揮光明的智慧,教導學生。在《楞嚴經》里,記載一個發(fā)人深省的故事。有一天,波斯匿王供齋請佛,佛陀和諸大弟子一起參加,只有阿難沒有參加。齋畢回到祇桓精舍,國王、大臣、長者、居士都來參加法會,聽聞法要,但是阿難還是沒有到。佛有神通,知道阿難經風化場所,被淫婆摩登伽女攝入淫席,淫躬撫摩,將毀戒體。佛陀知道他被淫術所加,就請文殊菩薩持咒往護,把阿難救回來。阿難回來之后,頂禮佛陀悲泣,悔恨自己無始以來,一向多聞,未全道力。這時,如果是一般的老師,很可能要體罰學生,或者責罵“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但是佛陀能了解學生,能接納學生,他不但沒有責罰阿難,而且很慈悲地以啟發(fā)式的問答,一面診斷阿難的障礙所在,為他解惑,一面引發(fā)他開悟。進而由學生們共同討論,引出精彩絕倫的楞嚴法會。這次法會佛陀除了解答諸大弟子提出的問題之外,還請二十五位菩薩說圓通,各自說明自己證道的心得。

在佛陀的教化里,非常重視了解別人,接納別人,寬容別人。每一個人都會有錯,都會失誤,只有透過寬容,才可能建立正常的人倫關系;也只有寬容才有可能給予別人改過自新的機會。

了解別人就能欣賞別人的優(yōu)點,寬容別人的缺點,這是管理學上非常重要的原則。欣賞部屬的優(yōu)點,正是發(fā)掘人才、激勵部屬員工的好方法;寬容別人,正是給予改過遷善的機會。一個管理人員,能發(fā)現(xiàn)部屬的才能,又能給他機會,必然能與員工相處得很好。美國《財星雜志》作過一項調查,經營者成功的第一要件是與人相處的能力。美國最成功的企業(yè)家艾科卡在用人時,只要在考核表上看到不能與人和睦相處者,無論其才華如何,概不錄用。古人說“人和生財”,和睦相處可以結合許多人的力量,成就大事。

了解別人是我們善群之道,接納別人是修福之道,寬容別人是慈悲之道。透過善群、修福和慈悲才可能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有良好的人際關系,關心別人,自利利人。最近心理學研究發(fā)現(xiàn),平常能夠關心別人、樂于助人、厚道待人的人,他們的精神生活比別人健康。尤其是受到挫折或面臨困難時,也比較能克服焦慮和痛苦。

在佛教經典中,佛陀提出布施、愛語、利行和同事四個方法做為修己善群、廣結善緣的方法。布施就是給予別人尊敬,給予協(xié)助,給予安慰,給予機會改正,給予指導。愛語是良好的溝通,意見的交流和學識的切磋。利行則能給予別人方便,恒順眾生。同事是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了解對方,接納對方,寬容對方。作為一個佛教徒必須具備這四個基本的生活態(tài)度和實踐能力,因為它能幫助自己心理安穩(wěn),家居和睦,精神生活愉快。

四攝事可以幫助一個人獲得更多的友誼,改善自己和別人相處的能力。根據(jù)研究,時常跟別人來往的人,其精神狀態(tài)比獨來獨往的人要好。許多醫(yī)生都指出朋友是良藥,你有了許多朋友,跟他們相處得很好,對別人關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都大有幫助,甚至還能使你長壽。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