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悅媽媽的心得
“你兒子上幼兒園哭了嗎?” “你女兒哭了多長時間才不再哭的?”
隨著兒子小悅兩周歲生日的到來,我越發(fā)關(guān)注孩子去幼兒園的事情,得到的答案是:孩子肯定會哭的,送孩子去幼兒園一定要狠心,扔下就走,頭也不回。我思來想去,覺得自己的心腸不夠“硬”,將此重任交給了小悅的爸爸。
第一天送小悅?cè)ビ變簣@,他爸說在他要離開的時候,小悅竟然不哭不鬧。中午他又偷偷去幼兒園看了一趟兒子,老師說小悅瞪著大眼睛躺在床上呢。我和他爸松了一口氣,慶幸小悅真是個讓人省心的孩子。
第二天仍是爸爸去送的小悅,這次他哭得昏天黑地,下午接他回家時,他嗓子都啞了。第三天,小悅睜開眼睛就哭哭啼啼地說不去幼兒園,說了半天好話他才勉強(qiáng)答應(yīng)由我去送他。他牽著我的手輕車熟路地走進(jìn)教室,還拍著小椅子說“媽媽坐”??傻任腋涝僖姇r,小悅卻突然號啕大哭,抱住我的腿不讓走。我在心里告訴自己,一定要狠心!于是頭也不回地離開,不再管自己臉上洶涌的淚水。
從那以后,每天我們母子倆都要上演一場“生離死別”的戲。
我自己對幼兒園的記憶甚是恐怖。媽媽每天一大早將我送到幼兒園,說一會兒來接我,但“一會兒”卻是一整天。我總是哭,開始老師還耐心哄我,后來根本不管我了。而現(xiàn)在我卻用同樣的方式對待兒子,他心里不也是充滿委屈嗎?
如果我事先為小悅做好家和幼兒園之間的過渡會怎樣?
于是,當(dāng)我再去幼兒園接小悅的時候,不再急匆匆地離開,這樣容易給孩子造成快快離開幼兒園、幼兒園討厭的感覺,而是牽著小悅的手,讓他帶我參觀參觀他的“新家”。剛開始他不是很主動,后來經(jīng)過我的鼓勵就松開我的手,跑到我前面興高采烈地介紹起來。
我趁熱打鐵地與老師溝通,將小悅的個性與習(xí)慣告訴老師,包括他在家給自己起的昵稱“小月亮”。當(dāng)老師和小朋友們都喊他“小月亮”時,兒子稚嫩的小臉笑成了一朵花。我還向老師了解幼兒園每天的活動安排,然后用講故事的形式“引誘”小悅接受幼兒園生活。果然,小悅開始習(xí)慣幼兒園的生活了。最讓我欣慰的是,他能大膽舉手將自己的想法告訴老師。
有一天,小悅說不想去幼兒園。同他聊了很長時間才弄清楚,他的胳膊被一個叫越洋的小朋友給弄疼了。兒子遭到小朋友欺負(fù)了,我心疼得不得了,但也馬上告訴自己不可以夸大孩子受傷的心理感受。于是語氣平和地告訴小悅:“越洋不是故意的,明天媽媽帶你一起和他和好好嗎?”他搖頭不答應(yīng),我又給小悅設(shè)計出第二個方案:“那就離他遠(yuǎn)些,不給他碰到你的機(jī)會?!彼廊徊煌狻N夷贸龅谌齻€方案:“告訴老師,老師會批評越洋的?!毙傉J(rèn)真想了想說:“我想跟越洋說,我不生氣了?!?
從那以后,每天我都會詢問離園回到家的孩子,隨時注意孩子的情緒變化,將家里的氣氛弄得輕松有趣。漸漸地,兒子開始主動和我談幼兒園的事情,我一方面注意培養(yǎng)他的語言表達(dá)能力,另一方面又有針對性地引導(dǎo)他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不僅讓孩子明白遇到問題不能畏懼不前,更能讓孩子養(yǎng)成主動化解小朋友間矛盾的好習(xí)慣。小悅覺得幼兒園很好玩,老師可親,小朋友對他好,小家伙恨不得天天住在幼兒園呢,哪里還有心思哭??!
愛心小提示:
孩子入園前,家長應(yīng)該先在精神上為孩子搭建一座從家通往幼兒園的橋:先給寶寶灌輸幼兒園的概念,并且利用閑暇時間提前帶寶寶去幼兒園熟悉班級環(huán)境、老師和小朋友;在幼兒園內(nèi),家長與孩子進(jìn)行“分離演習(xí)”,告訴孩子家長有事,要離開一段時間,然后再說話算數(shù)地及時返回來??傊尯⒆痈惺艿接變簣@是另一處好玩兒的地方。
若以上工作沒做好,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彌補(bǔ)性措施,還要注意以下細(xì)節(jié):
1.家長要時常主動提起老師及幼兒園小朋友的名字,要孩子講講幼兒園的事情,例如“講講幼兒園里的什么事情好嗎?”(封閉性提問,主要目的是讓孩子覺得去幼兒園有“事”可做。)孩子可能講不好,家長可多多啟發(fā)和引導(dǎo)孩子講述。
2.允許孩子帶一個他喜歡的玩具去幼兒園陪他,教會孩子與其他小朋友交換玩具等一些社交技巧。
3.若是能找到一個與寶寶相處得來的小朋友就更好了,要來電話什么的,讓孩子在幼兒園找到伙伴。
4.盡快教孩子學(xué)會幼兒園里的規(guī)矩,午睡、吃飯、如廁等,讓孩子早些適應(y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