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人人都希望搭便車

生活中的錢規(guī)則 作者:何耀文


匡衡,西漢經學家,以解說《詩經》著稱,漢元帝時位至丞相。

幼時的匡衡家境貧寒,他必須承擔家中的農活。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锖夂苤保睦锵耄喊滋旆N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利用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里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怎么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墻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站起來,走到墻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于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墻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著隔壁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的鑿壁偷光,用今天經濟學的話語來說,他是搭了隔壁人家的便車。搭便車理論首先由美國經濟學家曼柯·奧爾遜于1965年發(fā)表的《集體行動的邏輯:公共利益和團體理論》一書中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

假如有一天過道燈壞了,你去換了一個燈泡,它在照耀了你的同時也同樣照耀了你的鄰居,他們沒有為此付費卻得到了好處,那么對你來說,最平等的方法是讓你的那些鄰居們也為此付費。但你的鄰居也許會告訴你,他們愿意讓過道燈繼續(xù)黑下去也不愿意為此付費,盡管他們并不是希望過道燈繼續(xù)黑下去,而是將自己真實的想法隱藏起來,希望搭你的便車由你來替他們付費。但是,假如那個燈泡的市場售價是50元,會怎么樣呢?100元,或者是10000元呢?市場就這樣失靈:假如沒有任何外力作用,我們的過道燈多數都會黑掉。

關于搭便車所產生的問題,在曼昆的《經濟學原理》第二版中講到搭便車的故事時給出了解答。

美國一個小鎮(zhèn)的居民喜歡在7月4日美國國慶日這天看煙火。這個小鎮(zhèn)的企業(yè)家艾倫決定舉行一場煙火表演,可以肯定艾倫會在賣門票時遇到麻煩。因為所有潛在的顧客都能想到,他們即使不買票也能看煙火。煙火沒有排他性,人人都可以看煙火。實際上,人人都可以搭便車,即得到看煙火的機會而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

盡管私人市場不能提供小鎮(zhèn)居民需要的煙火表演,但還是有辦法解決小鎮(zhèn)的問題:當地政府可以贊助7月4日的慶?;顒?。鎮(zhèn)委員會可以向每個人增加2美元的稅收,并用這一收入雇傭艾倫提供煙火表演。

因此,政府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如果政府確信,總利益大于成本,它就可以提供公共物品,并用稅收為它支付,可以使每一個人獲得搭便車的權利。因此,對于可能產生"搭便車"的物品或服務,理應由政府來提供。

其實,在我們生活中,我們能經常享受到免費的產品和服務?;ㄏ闼囊?、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公共花園,可以免費出入;只要買個電視機就可以收到幾十個電視臺的信號,而我們從未付錢給信號的發(fā)射者;守衛(wèi)祖國邊防的軍隊,保衛(wèi)國家和人民的安危,我們并未直接付錢給他們……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m.ranfinancial.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