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不適合的投資對象
朋友聽說有個“包賺”的KTV投資機會,蠢蠢欲動之余,想聽聽我的看法。
她興奮地對我說:“只要投資10萬元,成為小股東,3個月后,保證每月領(lǐng)回3萬元。投資愈久,領(lǐng)得愈多?!甭犕?,我就心想:“天下怎會有這種‘躺在床上睡覺,也能數(shù)鈔票數(shù)到手軟’的好事 ”于是,我分析給她聽:“KTV是個競爭激烈的行業(yè),動不動就比裝潢、比美眉身材,沒有大資本,很難有大氣派。況且,其他大股東你都不熟,他們的人格、品德值不值得長期合作,也是個疑問?!比欢笥迅静宦犖业姆治?,沖動之下,還是決定拋出10萬元去投資。事后碰到面時,還不停信誓旦旦地說:“你們等著瞧,我就快變成有錢人了!每月輕輕松松多賺3萬元,真是拜財神爺了!”
半年過去,朋友理直氣壯的聲音愈來愈小。終于在某天,她忍不住大吐苦水:“阿成(大股東之一)這個騙子,根本就是裝瘋賣傻,明明生意好得不得了,卻可以做賬做成虧損,分明就是不想分給我們一毛錢?!痹谶@大夢初醒時刻,朋友也終于體會到――即使在“對”的產(chǎn)業(yè),遇到“不對”的合作伙伴,依舊無法激蕩出賺錢的火花,更別說分到一杯羹!
身處“凍薪時代”,很多公司企業(yè)擺明著不調(diào)薪,所以如果想多賺點錢養(yǎng)家糊口,過更好的生活,兼差、跨業(yè)投資,就成了“自立救濟”的唯一方法。尤其小額的跨業(yè)投資,因為資金門檻低,常標榜快速回收,很難讓人不心動。
然而,跨業(yè)投資真有那么好賺嗎 在我的采訪經(jīng)驗中,說真的,成功幾率非常非常低。記得有一次負責“藝人投資――叫我第一名”的專題,搜集了很多資料,采訪過不少當紅和已退隱藝人,只見他們的投資項目五花八門,包括餐廳、古董、服飾、唱片、建材、飲料店、出版業(yè)等等,但是其中真正賺到錢的藝人,卻不超過15%。最主要的原因是,涉足的新事業(yè)仍需專業(yè)知識,退下藝人光環(huán)之后,如果不懂得用專業(yè)經(jīng)營,以為只要靠昔日人脈或耍耍嘴皮子,投資的路都走不長。
除專業(yè)外,跨業(yè)投資是否成功,還有個關(guān)鍵因素――就是能否找到值得長期合作的伙伴。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就算白紙黑字簽訂合約,有人還是會為了飽足個人私欲,連祖宗八代都可以出賣,更何況合伙人和小股東。
備受尊崇的兩位投資大師巴菲特和費雪一致認為,選擇好股票,首看這家公司的CEO是否具備2個I和1個H。我認為,這條“CEO原則”,可以作為我們選擇合作搭檔的準則。
2個“I”,指的是誠信正直(Integrity)和聰明才智(Ingenuity);1個“H”,則是努力工作(Hard Work)。三者缺一不可,詳細分析如下:
1 誠信正直
沒有誠信正直的人,就算表現(xiàn)再好,也會為了圖利自己,而背棄股東。近幾年臺股史上最有名的案例,便是博達。
博達董事長葉素菲,為了炒作業(yè)績和股價,透過國內(nèi)外人頭公司做假賬,一共掏空公司資產(chǎn)70億元。消息見報后,眼見股價無限下跌的小股東們欲哭無淚,曾將葉素菲捧上天的部分媒體,也都一臉錯愕。
我只見過葉素菲一次。印象中,她溫柔婉約,氣質(zhì)不錯。據(jù)其他記者說,這是整形后的樣子,跟整形前相差頗大。博達出事前征兆不多,我依稀記得,某個同事去參加博達記者會,回來后就替小股東抱不平,“見鬼了,明明是一家不賺錢的公司,辦個記者會那么大手筆――葉素菲仿佛巨星般,從一大片干冰中走出來,還送記者每人1瓶紅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