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不完的父親
——采訪劉伯承的長子劉太行
采訪時間 2002年9月
采訪地點 北京空軍指揮學院
采訪對象 劉太行(時年63歲) 劉伯承長子
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 少將
采訪記者 王 哲
一個窮困潦倒的青年,如何能躋身軍界,成為威震四方的名將?一個24歲瞎了右眼的人,如何能指揮千軍萬馬?一個右腿幾乎致殘的軍人,如何能度過半個世紀的戎馬生涯?一個被兒子告發(fā)的人,怎樣死里逃生?一個兩次被擼掉總參謀長職位的人,怎樣再度崛起?一位開國元勛,為何會在政壇上一度悄然消失?
劉伯承,這位中國軍事史上被譽為戰(zhàn)神的元帥,他戎馬倥傯富于傳奇的一生,對于后人,是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
在四川軍界“劉瞎子”威名赫赫
有一天,我爸爸在路上走,忽然聽到一個老人嚇唬正在哭的孩子說:“你再哭!‘劉瞎子’把你抓走!”那孩子一下就不哭了。我爸爸心里很不是滋味……
——劉太行
記者:您的祖籍是四川開縣,當時你們家在當?shù)貞撍闶潜容^富裕的人家,而您父親為什么總是說自己是吹鼓手的后代?既然出生在文人家庭,為什么最后選擇去當兵?
劉太行:關(guān)于我們家的出身有許多說法,有的說劉家祖先是漢代的皇族后裔,有的說是“湖廣填四川”的難民。根據(jù)《劉氏家譜》記載,劉家的先祖確是漢室之后,曾受封為長沙王,后來劉家世代以農(nóng)為業(yè),兼作打鐵等小手工藝。我的曾祖父身強力壯,勤勞肯干擅長打鐵,是個手藝高超的鐵匠,替人修理犁、耙、鋤等農(nóng)具。而且他為人正直、敦厚、聰明能干,又樂于助人;靠自修能識文斷字,《三國演義》讀得下來,講得出去;擺起“龍門陣”來,窩棚內(nèi)外人擠得無插腳之處。他還有一支紫亮的嗩吶,吹起來悠揚、動聽,鄉(xiāng)鄰間的婚喪嫁娶少不得拉他去幫忙吹奏一番。所以后來我父親總說自己是“吹鼓手的后代”,從來也不講家譜上那些皇族之后的記載。
我們家在我爺爺這一代家境還算可以,并不太窮。但是我爺爺是家里的老六,是最小的,身體又不太好。爺爺是文人,家里的兄弟就欺負他,他分地分得也最差。我們都去看過,他分的地都是坡地。在我們老家開縣,好的地都種稻子,他分的地只能種紅苕。我父親在少年時曾過了幾年小康的日子,可以讀讀書,那時他就讀于漢西書院和癸府中學??墒呛镁安婚L,家境破落,我父親也被迫輟學,下煤洞挑煤,為人打工。
最后我爺爺患癆?。ǚ谓Y(jié)核)去世了。奶奶一個人帶的孩子又多,所以我爸爸就跟奶奶講,我要當兵去,在家也是餓死。于是我爸爸就參軍去重慶參加了抗袁的軍隊。
記者:您父親1912年考入重慶將校學堂,從此開始了他漫長、曲折、偉大、悲壯的軍旅生涯,后來有人說您父親生來就應該是一個軍事家。當年在川軍,他有許多稱號,比如“獨眼龍將軍”“瞎哥”“劉瞎子”,一提起這些名字,在四川是聲名赫赫,威震四方的。
劉太行:將校學堂是中華民國成立以后革命黨人在川中辦的第一所軍校,所以很受關(guān)注。當時將校學堂的第一批學生共有400多人,我爸爸被分在第二大隊的一排一班。這時,他已經(jīng)換上了黃綠色豎領(lǐng)緊身的嶄新軍服,頭發(fā)也理成了小平頭,完全是一副英武、威嚴的軍人模樣了。
我父親比較喜歡讀古今中外的軍事書籍,諸如孫子、吳起、劉伯溫等人的兵法,后來聽他說當時他能出口成章。
畢業(yè)以后,他被分配到熊克武的部隊當見習生,當時熊克武為蜀軍第一師師長。很快他就作為排長參加了討袁戰(zhàn)爭。有一仗打得很殘酷,整個陣地彈片橫飛,硝煙彌漫,幾次進攻都沒有奏效。最后我爸爸揮著一把大刀,高聲喊殺,再次發(fā)起沖鋒。士兵們勇氣大增,蜂擁而上,終于奪下了敵方的陣地,因此他被火線升為連長。
后來我爸爸又參加了護國、護法和討袁戰(zhàn)爭,他轉(zhuǎn)戰(zhàn)巴山蜀水之間,打了不少勝仗,立下屢屢戰(zhàn)功,他的軍事才華和無畏的氣概不斷地顯示出來,為此他也付出了代價,好幾次險些喪命,一只眼睛也打瞎了,所以在四川軍界,就有了“劉瞎子”“獨眼龍將軍”的稱號。
記者:美國女作家史沫特萊在《偉大的道路》一書中,有一段關(guān)于朱德回顧自己和您父親參加革命的話,說:“人們走著不同的道路。有的人做了軍閥而不思悔改;有的人隨軍閥入泥潭,但最終找到了新的革命道路;也有人看到了新的道路,卻因為過去中毒太深而不能自拔。許多國民黨軍人變成了新軍閥。而劉伯承和我則找到并走上了新的革命道路?!钡阶詈髤⒓庸伯a(chǎn)黨以前,在川軍中,劉帥歷任團長、前敵指揮官,是頗負盛名的川中名將。在國民革命軍中,他官至暫編十五軍軍長,在舊軍隊是有權(quán)有利有名的高級軍官,那為什么1926年又加入了共產(chǎn)黨呢?
劉太行:有一天,我爸爸在路上走,忽然聽到一個老人嚇唬正在哭的孩子說:“你再哭!‘劉瞎子’把你抓走!”那孩子一下就不哭了。我爸爸心里很不是滋味,“劉瞎子”的威名居然被用來作為恐嚇孩子的工具!這件小事,讓他很不安。我爸爸常說,他很不愿意陷入一些混亂的廝殺。他常常嘆息,雙方交兵畢竟是不得已而為之。特別是當他回憶起那些被雙方踐踏的莊稼、受傷的老百姓心里就更難受。
1923年,我爸爸率部與北洋軍閥隊伍激戰(zhàn)。正當他迫近敵陣察看地形的時候,敵人的一顆子彈打中了右腿的動脈大血管,腿腫得老粗,失血過多,后來昏迷不醒,于是就被送到成都就醫(yī),然后休養(yǎng)一段。這時候他認識了吳玉章。吳玉章又介紹他認識了楊闇公。他們幾乎每天都要見面,評論當前的時局,議論中國的前途,探討救國的方略。從政治到經(jīng)濟,從社會到人生,從外交到軍事,一直到社會主義。我爸爸的思想發(fā)生根本變化,開始由一個民主主義者轉(zhuǎn)變?yōu)楣伯a(chǎn)主義者。
當然在政治方向的選擇上,我爸爸是非常謹慎認真的,他陸續(xù)讀了不少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仔細進行研究,深入思索中國革命和今后自己所要走的道路。他說:“如果一見旗幟就拜倒,我覺得太不對了。因為我對于各派都沒有十分的把握,正極力深研,將來始能定其方道?!痹诮?jīng)過二三年時間的學習、考察和深入思索之后,1926年5月,經(jīng)楊闇公、吳玉章的介紹,他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揣著銀圓上“梁山”
“爸爸參加共產(chǎn)黨的時候,家庭狀況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是當時他把這些家產(chǎn)全部甩掉了……何長工在談起我爸爸是怎樣走上革命道路時,曾經(jīng)很風趣地說:‘劉帥參加共產(chǎn)黨是不容易的呀,他是口袋里揣著銀圓上山的?!?/p>
——劉太行
記者:大家都說您父親是“揣著銀圓上梁山”的,當時的情況是怎樣的?您父親有沒有跟您談起過?
劉太行:我爸爸經(jīng)常講,當兵當?shù)阶詈?,一個月是12塊銅錢,他每個月給自己留2塊,然后10塊都寄到家里,當時團長掙錢相當多,家里已經(jīng)很富足。我爸爸那時候就已經(jīng)是家里的“頂梁柱”了,他常常把錢寄到家里面,家里的生活條件就慢慢好起來了。最后爸爸參加共產(chǎn)黨的時候,家庭狀況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但是爸爸參加共產(chǎn)黨的時候把這些家產(chǎn)全部甩掉了。
何長工在談起我爸爸是怎樣走上革命道路時,曾經(jīng)很風趣地說:“劉帥參加共產(chǎn)黨是不容易的事呀,他是口袋里揣著銀圓上山的。”因為當時,參加革命是造反、“上梁山”。“上梁山”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有的是讀了馬克思主義的書籍,自覺投身無產(chǎn)者的先鋒隊;也有的是為了求出路、求生存,“逼上梁山”;當然也有極少數(shù)是混上“梁山”的。我爸爸就屬于揣著銀圓上“梁山”的。
德國醫(yī)生:“真不愧為英雄?!?/p>
在沒有使用麻藥的情況下,一位德國醫(yī)生用顫抖的手摘除了劉伯承的右眼球,又把周圍的壞肉一刀刀挖去……他緊扶著柱子,渾身冷汗,咬緊牙關(guān),沒吭一聲。手術(shù)后,這位德國醫(yī)生翹起大拇指感慨地說:“真不愧為英雄。我當了這么多年的外科醫(yī)生,還沒遇見像他這樣的人,他真有你們中國古代關(guān)云長刮骨療毒的氣概!”
記者:劉帥24歲的時候就失去了右眼,作為軍人,這個傷害幾乎是致命的,有人認為失去了瞄準用的右眼,幾乎就斷送了軍旅前程。但是你父親卻成為靠一只眼睛指揮千軍萬馬的統(tǒng)帥,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屬罕見。這么多年來,大家都或多或少聽說過有關(guān)您父親眼睛受傷的故事,您能具體說說嗎?
劉太行:1916年,袁世凱稱帝,云南的護國軍出兵四川討袁,在川南與袁世凱的北洋軍展開了決戰(zhàn)。我爸爸當時率領(lǐng)四川護國軍第四支隊,決定占領(lǐng)豐都城,切斷長江的交通,阻止袁世凱把援兵派到川南,以支援云南護國軍作戰(zhàn)。他們很順利地攻下了豐都,但是袁軍很快向各地發(fā)出命令,調(diào)來了六七個團的兵力,趕往豐都增援。當時敵軍的兵力幾倍于護國軍,我爸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犧牲,決定將部隊撤出豐都城,向農(nóng)村轉(zhuǎn)移。
正當他組織部隊撤退時,突然發(fā)現(xiàn)身邊一個士兵身體過于暴露,受到敵人火力的威脅。他馬上撲過去,大聲吼道:“危險,快趴下!”話音未落,一顆飛彈射穿了他的顱頂,從右眼眶飛出,眼珠子當即破裂流出眼窩。這時北洋軍已進入城內(nèi),戰(zhàn)士們慌忙把他抬到一家藥店里,把頭部包扎了一下,藏到樓上的倉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