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然也有不一樣的文化傳承,如西方社會,他們認(rèn)為婚姻完全是個人的事,離婚、再婚都無法對別人造成傷害。而在中國社會,每個人的身份、地位、權(quán)力、義務(wù)、責(zé)任、榮譽都和他的家庭有著緊密地聯(lián)系,并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家庭。這樣往往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離婚,尤其是女方被"休",對女方家族而言是非常有損顏面的。對于他們而言往往意味著自己的女兒"不好",有問題,沒準(zhǔn)是家教問題,為人父母的自然會覺得臉上無光。自然,誰還會覺得離婚是好事?既然如此,人們當(dāng)然會表示驚詫,甚至是反對。
中國人是主張湊合的,"好死不如賴活"。湊合湊合得了,好好的,離什么婚呢?一旦一對夫妻不愿意湊合了,那人們得出的結(jié)論便是"出事了"。
到底出什么事了呢?可能是性格不合、經(jīng)濟(jì)問題、男女雙方家庭關(guān)系問題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在眾多的臆測中,人們想當(dāng)然得出的離婚原因往往與"性"有關(guān),因為性而離婚。比方說夫妻中的某一方有性功能障礙,或者是有一方或雙發(fā)在外面有了情人等等。也是,性是神秘的,總能引發(fā)人們的好奇,給人以無限的想象空間。而外遇有時富有戲劇性,刺激著好事者的窺探欲。
從某個角度看,離婚的原因使得離婚更加為人關(guān)注,更加為人前人后所竊竊私語。而這幾乎就是國人之本性,自古就有。前面已經(jīng)說過,古代的離婚一般都是男方提出,離婚的理由也是人所共知的"七出"之條。因為是男人主導(dǎo)著社會,所以基本只聽有休妻,難聞有休夫的,離婚的理由當(dāng)然也就是針對婦人而言的。
妻子犯了禮法中的"七出"之罪而被休,所以休妻又叫出妻。在周朝就已經(jīng)有了的"七出"之條有著濃厚的中國文化色彩,不孝順父母、無子、淫僻、惡疾、妒忌、多口舌和盜竊,犯了哪一條都罪不可恕。
不孝順公婆被排在了"七出"的首位,這無不印證了中國對孝的重視。百行孝為先。在傳統(tǒng)的禮儀道德中孝順排在首位,而不孝就是罪孽滔天。妻子一定要孝順公婆,否則就會被休,這條合情合理??捎袝r候事情不是黑白兩分明的。妻子未必是不孝順,也許只是公婆不喜歡兒媳,如果是那樣即便她怎么孝順都是不孝順,也是要被休的。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妻子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功用就是傳宗接代,連這一功用都沒有,那也只好被休了。在古時,由于無子性質(zhì)嚴(yán)重,即使妻子出身高貴、相貌出眾,有時也難逃被休的命運。
淫僻指妻子有放縱淫亂的行為。這有兩層意思,一是與丈夫以外的男人發(fā)生性關(guān)系,另外一層就是性欲旺盛,弄得丈夫元氣大傷,腎虛體弱。這兩點都是"失德"的表現(xiàn),所以必須休掉。淫僻一直排在"七出"的第三位,到了唐代甚至一度升格到了第二位。清朝律法雖然將其排在了第三位,但附加的條文中明確指出了犯其他各條都有商量的余地,唯獨犯這條"格殺勿論"。面對犯了淫僻的婦女,即使丈夫不愿意將她休掉,其家族也會強(qiáng)行令其休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