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事業(yè)要取得重要突破,除了時代機遇之外,標志性人物的推進非常關鍵。對于浸信教來說,喬治·懷特菲爾德就是標志性人物。
1639年,羅杰·威廉斯在羅德島創(chuàng)建北美殖民地的第一個浸信會教堂。不過,在那之后100年,浸信教沒有取得實質性發(fā)展,直到1739年前后開始的所謂“大覺醒”時期,隨著魅力超凡的英國衛(wèi)理公會傳教士喬治·懷特菲爾德在北美殖民地的東海岸巡回傳教,當地掀起一股日益高漲的宗教熱情,這個教派才盛行起來。
讓我們回憶一下壯觀的場景吧。
荒郊野外,成群結隊的人在痛哭流涕,為自己曾經的過錯捶胸頓足、尖叫甚至暈倒。在這種極富感染力宗教儀式的感召下,很多人皈依了基督教,一些信仰不堅定的基督徒也堅定了開始有些脆弱的信仰。在這個時期,浸信會信徒的宗教情緒變得越來越狂熱。他們主張信徒應當主動接受浸禮,公開承認自己的信仰。僅在新英格蘭地區(qū)就涌現出一百多個浸信會教堂。浸信會的牧師可以由世俗人士擔任,教徒聚會又是自發(fā)性質的,因此,這一教派十分適合在具有民主精神的北美殖民地人民當中傳播。
就像電影《流血黑金》中的一樣,浸信會牧師原先大多是平民百姓,所受教育甚少,因此聚會形式往往比較粗俗。但正是這些粗俗的人,卻意志堅定,不取報酬。他們跋山涉水前往其他教派傳教士不曾涉足的窮鄉(xiāng)僻壤進行傳教。他們反對教會的權威,拒絕接受上級主教或某種教會等級制度的管轄。到18世紀末,浸信會已經成為北美殖民地的一支重要的宗教力量。
從19世紀初到30年代末,“第二次大覺醒”把新英格蘭地區(qū)和大西洋中部三個州的宗教狂熱推向一個新的高峰。宗教的復興之火呈燎原之勢,羅切斯特以及紐約州北部和俄亥俄州的許多地方都被稱為“火區(qū)”。以查爾斯·格蘭迪森·芬尼為代表的信仰復興運動者每到一個地方,都要舉行通宵達旦的祈禱會。在這些以情緒大爆發(fā)為特點的戲劇性場合里,主角是一些坐在“憂慮凳”上、頑固不化的“罪人”,村民在一旁敦促他們悔過自新。有罪者一旦悔悟,就會涕淚滿面,跪地祈禱。傳教士講述希望與恐懼,把天堂的美景和地獄的烈火栩栩如生地展現給眾人。
19世紀20年代末,羅切斯特的激進新教徒要求禁止吸煙、跳舞、玩牌、打臺球和演戲,抵制在星期天營業(yè)的商店。洛克菲勒說:“在小時候或剛開始做生意的那段日子,我認識的那些浸信會信徒服從個人道德和教會訓導,不光在公共場所不跳舞,在任何其他地方也不跳舞,甚至認為跳舞是不光彩的……劇院被視為墮落的根源,虔誠的教徒必須遠離。”洛克菲勒從小就建立起一種牢固的意識:基督徒必須是一名能夠抵御世俗誘惑的戰(zhàn)士,永不違背教徒的行為準則。
除了恪守嚴苛的教規(guī),浸信教徒還要堅持平等主義的思想。他們認為所有誤入歧途的靈魂都能得到解救,并非只有一小部分上帝的選民才能得到救贖。這種注重自我完善的精神對19世紀的美國文化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美國浸信會在是否允許奴隸主擔任傳教士的問題上發(fā)生分歧,南方9個州的浸信會代表在1845年5月宣布自行組建南方浸信會大會。北方的浸信會教徒堅持認為,廢除黑人奴隸制與反對教會等級制、提倡平民主義和清除社會罪惡運動在精神上是一致的?!暗诙未笥X醒”無疑把個人對基督教的皈依與社會改革聯(lián)系到了一起,加強了人們對政治的參與。殖民地時期的美國人可以盡情享用魔鬼釀造的朗姆酒,可是新興的新教教派主張大力提高人們的道德水準,因而在19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促成全國性戒酒運動的興起。
成長在這樣的宗教背景下的洛克菲勒,自然成了浸信教徒。不過,與同時代的很多浸信教徒不同,洛克菲勒入教之后,終生恪守浸信教,既不飲酒,更不吸煙,幾乎沒有任何不良嗜好。強大的宗教信仰,成了洛克菲勒最重要的信心支柱,他終生不忘慈善,退休以后更是把主要精力、財力傾注到慈善、公益事業(yè)上,浸信教的影響是第一位的。
8女神阿萊扎
盡管比爾不是個合格的父親,居無定所,缺乏責任感,但母親阿萊扎始終全力照料五個子女。這種面對困苦卻毫無怨言的堅強性格,影響了洛克菲勒,并且成為洛克菲勒闖蕩商海的基本信念。
比爾每次出門時,偶爾可能會有朋友或新人來走動一下。而年輕的阿萊扎,要在那座地處荒野邊緣的小屋里獨自同孩子們過漫漫長夜。識字不多的阿萊扎慢慢讀著《圣經》,還要時刻準備對付可能出現的盜賊以及不軌分子。洛克菲勒最津津樂道的往事中就有一件是關于母親如何沉著冷靜地面對危險:母親得了百日咳,只好待在自己的房間里,以免傳染給孩子們。她發(fā)現幾個賊躲在房后準備下手,可是家里又沒有男人。于是,她便輕輕推開窗戶,唱起一首古老的黑人歌曲,好像全家人就要起床干活了。幾個賊人被嚇住了。他們在公路對面的車棚里偷了一套馬具,便溜掉了。
早年的生活經歷使洛克菲勒對婦女一直深懷敬意。與“鍍金時代”的其他美國富商巨賈不同,他從來不把婦女當成男性的裝飾品。洛克菲勒的岳母、大姨子常年住在洛克菲勒家里,洛克菲勒與她們能和睦相處,說明他對女性的態(tài)度,確實超過同時代的其他成功男人。
阿萊扎生于1813年,正是浸信教在美國大行其道的影響下長大成人,因而在遵循教規(guī)方面從不馬虎。如果“魔鬼比爾”送給孩子們禮物,阿萊扎就一定會懲罰他們,希望以此來去除孩子們身上那種洛克菲勒家族的放縱作風。
洛克菲勒與母親的想法一致,因此,當母親把他捆在蘋果樹上、拿起樺樹枝條抽打時,他只有乖乖地接受。她對孩子的態(tài)度的確是苛刻一些。有一回,她因為洛克菲勒在學校淘氣而打他,洛克菲勒堅持說自己是無辜的?!皼]關系,”她打斷道,“既然已經開始打了,留著算下回的吧!”
一個月夜,洛克菲勒和弟弟威廉偷著外出滑冰時,突然聽到一個掉進河里的孩子的拼命呼救聲。約翰和威廉伸出一支木棒,把那個渾身發(fā)抖的孩子拉出來,救了他一命。回家后,他們的勇敢得到阿萊扎的表揚,但接下來依舊被打了一頓?!拔覀z原以為這一次會沒事兒,”洛克菲勒說,“結果母親還是打了我們一頓?!?/p>
多少年以后當洛克菲勒與媽媽一起回憶起這段來時,阿萊扎笑出了聲。多么溫馨的記憶啊!
洛克菲勒三兄弟中,威廉和弗蘭克繼承了父親的大臉盤和高額頭,洛克菲勒卻繼承了母親的長臉尖下巴和一雙目光銳利的眼睛以及更接近戴維森家族的性格。同時,他也繼承了母親那種不顯老的特點以及長時間不聲不響地承擔重負的能力。
據鄰居反映,阿萊扎的性格穩(wěn)重,不發(fā)脾氣,不大聲言語,也從不斥責別人。這種不怒而威的性格被洛克菲勒完全繼承了下來,后來在企業(yè)經營中,不管遇到多大的壓力,洛克菲勒都能抿著嘴唇思考出路,而不是像同事那樣慌張。
除了性格外,洛克菲勒還從媽媽那里學會了精打細算、節(jié)儉持家等優(yōu)良品德。正是這些品德使他在經營標準石油公司的過程中屢有卓越的表現。阿萊扎草率地決定嫁給“魔鬼比爾”,不得不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因此,她教導孩子在作決定之前要冷靜地反復考慮。
阿萊扎的口頭禪是“等等再說”,后來這也成了洛克菲勒在商界打拼時的座右銘。
盡管在選擇丈夫上看走了眼,但在對孩子的判斷上,阿萊扎從來沒有失誤過。在她看來,長子約翰是一個少年老成的孩子,她還在長子身上看到了別人尚未發(fā)現的潛質:能擔當,能獨立做事。由于她信任洛克菲勒,敢于讓他承擔成年人的責任,比如照顧弟弟妹妹,這些都促使洛克菲勒成熟起來,并且有了非同尋常的自信。他一定感到很自豪,因為自己能夠替代父親成為家中的頂梁柱。他與家中其他孩子之間不是尋常的兄弟姐妹關系,似乎更像是長輩與晚輩之間的關系,前者經常向后者發(fā)號施令。南北戰(zhàn)爭爆發(fā)后,洛克菲勒沒有報名參戰(zhàn),就是因為他在家里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9混亂的家族
如果媽媽阿萊扎在孩子們心中等同于紀律,那么,比爾就代表著笑聲、生活豐足和愉快時光。鄰居們打獵會叫比爾,釣魚會叫比爾。比爾還是神射手,能擊落在空中飛翔的小鳥。他對槍械十分著迷,在摩拉維亞的家里總是放著幾支擦拭一新、上好油的步槍,其中有一支還帶著瞄準鏡。他可以站在草地上,瞄準一棵松樹連發(fā)數槍,直到把整塊樹皮剝下來。比爾終生保持對槍械的愛好,90多歲的時候,送給孫子孫女的禮物中,往往還有槍。
從道德品質上看,比爾實在是個奇特的混合體。他時而誠實得出奇,時而又使出種種騙術。他在無形之中向兒子傳遞這樣一個信息:做買賣就是參加一場嚴酷激烈的競爭,必須想方設法戰(zhàn)勝對手,其間可以使用正當抑或不正當的各種手段。他教給約翰如何寸步不讓地討價還價,而后者在后來即以此著稱于世。
你別看比爾經常笑容滿面的,但他有一套與眾不同的管理方式,特別重視合同,并且在起草合同時非常仔細認真。在他風風光光做伐木生意時,工錢付得多而且從不拖欠。據他兒子的說法,他當時很得人心,不過他雇人只雇一陣子,然后就彬彬有禮地告訴人家:“我不再需要你們了!”沒過幾天,他又把這些人雇了回來。這就是他所謂的“辭了再雇、雇了再辭策略”。這種做法讓工人誰也不敢在干活時沒精打采。
洛克菲勒在做公司的時候,究竟是從父親那里繼承的奸詐多些,還是從母親那里學來的堅定嚴苛多些?別小看這樣的問題。一度,這可是美國對洛克菲勒這個斂錢怪物的兩大評價底線。圍繞這兩個問題,甚至分出若干陣營。
哲學家伯特蘭·羅素曾經如此評論洛克菲勒:“他的所說、所思和所感來自母親,而他的所作所為則來自父親,再加上由于童年的不幸經歷而產生的極度謹慎?!眴栴}其實要復雜得多,不過,洛克菲勒的性格之中無疑融合了父親的膽大妄為和母親的審慎小心。他一生的成就也正是這兩種彼此對立卻又在強大壓力下結合于一人的傾向之間相互沖突、斗爭的結果。
其實,僅僅談論父母,可能還是有局限,不能代表一個人的家庭更深的背景。讓我們稍稍展開些思路,看看洛克菲勒的爺爺是什么樣的人吧。
洛克菲勒的爺爺是個矮小無能的男人,家里大事小情,幾乎都得靠奶奶。奶奶露西個子高大,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全靠她指揮。洛克菲勒家族遺傳下奶奶的一大基因:身材高大。此外,她也為洛克菲勒家族立下一個有關媳婦的規(guī)矩:必須超級能干。
也虧了奶奶能干,不然,十個孩子怎么養(yǎng)活呢?洛克菲勒很少說任何人的壞話,更很少說長輩的壞話,但他曾經公開說過,爺爺實在配不上奶奶。在洛克菲勒短暫的記憶里,爺爺除了個子小之外,經常是醉醺醺,他的幾個兒子也都繼承了這一不良習性。據說,洛克菲勒的一位叔叔,一輩子沒有在清醒的情況下,離開過家里8公里以上。對于家族的這兩個傳統(tǒng),連威廉·埃弗里·洛克菲勒那么不正經的人都很不屑,他雖然生活上放蕩不羈,一生以騙人錢財為事業(yè),但卻終生不喝酒、不吸煙。如果說洛克菲勒從父親那里繼承什么的話,可能不喝酒是最重要的一條。
除了酗酒之外,洛克菲勒叔伯輩生活上顯然稱不上檢點,與父親一樣,洛克菲勒的一個叔叔與鄰居家的保姆私奔了,也過起了重婚生活。
對洛克菲勒而言,既然家庭的罪惡無法避免,那就只能遺忘,遺忘不了就忽略,忽略不了就不去談論。他的早熟、沉默寡言、忍辱負重,應該都與這樣的家庭背景有關。當然,從成就大事的角度看,這樣殘酷的生長背景,也讓他有了接受考驗、戰(zhàn)勝惡劣環(huán)境的心理準備。這樣的逆境,加上媽媽從小培植的宗教信仰,使洛克菲勒在小時候,就有一顆超過同齡人的心臟,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能處變不驚。
洛克菲勒的記憶充滿了顛簸、流浪、貧窮、勞累、不忠、丑惡,這種種的不良記憶,迫使洛克菲勒必須早熟。他很小就替文化不高的媽媽記賬,要在媽媽干活時照顧弟弟妹妹,還要召集他們去教堂。洛克菲勒不僅要有擔當,還要有管理能力。
此時,另外一些將改變美國商業(yè)的風云人物也正在成長著。
10牛人時代
1835年,安德魯·卡內基出生于英格蘭,并在10年后移民美國。依靠鐵路與電報,卡內基建立起了強大的鋼鐵王國。
1837年,皮爾龐特·摩根出生,銀行業(yè)在他的手中被締造成王國。
書寫美國鍍金時代傳奇并奠定現代美國商業(yè)基礎的三大巨人,簇擁著在5年間先后問世,既是歷史的巧合,也是時代的杰作。
當然,如果算上人壽保險創(chuàng)始人海德亨利(1834)、證券與鐵路的超級大牛人杰夫·古爾特(1836)、鐵路大亨希爾詹姆斯(1838)、精肉加工先驅斯威夫特公司創(chuàng)始人斯威夫特(1839)、百貨公司創(chuàng)始人瓦納麥克(1839)等人,可能就更顯得出時代呼喚,天公作美了。
當然,成為商業(yè)巨頭,那還是日后的事情。在此之前,都要經過各種洗禮。不是所有人都有摩根的好運氣,出生于豪門??▋然浭莻€學徒工,而洛克菲勒則是個記賬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