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的這些維新主張,雖然還有些籠統(tǒng),深度和系統(tǒng)性都不及1895年7月給光緒帝的《尊奉面諭謹擬條陳事件呈》(上已介紹),但袁世凱這次的說帖相對當時眾多的變法主張,也有其可取之處。后來的學(xué)者們把袁世凱的這次說帖,與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維新變法主張加以對比,得出了耐人尋味的結(jié)論:
(一)康有為等人主張變法從中央政府改起,而袁世凱主張從地方開始??涤袨樵凇锻忉呂F龋指顩栔?,宜及時發(fā)憤大誓臣,開制度新政局折》中,把效仿日本進行變法的經(jīng)驗歸納為三條:一是大誓群臣,而采天下輿論,取萬國之良法;二是開制度于宮中,征天下通才二十人為參與,將一切政事制度,重新商定;三是設(shè)待詔所,許天下人上書。為了推行新政,康有為還建議在中央設(shè)立十二個新政局,諸如法律局、稅計局等。不難看出,康有為的改革方案重點在中央政府的變更,而新政的核心則在于使他和同伴們進入制度局,也就是說,康有為的改革重點是使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維新派能在中央政府中執(zhí)掌政柄。這就不能不招致慈禧等人的殊死反對。而袁世凱的維新主張,則先遴選兩三個忠誠明練督撫,參仿西法,于用人、理財、練兵等方面進行改革,以期成效,待而推廣各省。袁世凱的維新改革主張不涉及中央政府,循序漸進,阻力自然不大,自然能得各方接受。這也顯示出,政治人物和高談闊論的知識分子的區(qū)別,那些高談闊論的知識分子,一提到中國的政治改革,就恨不得來個天翻地覆,徹底的革新,而對其中復(fù)雜的局面向來是熟視無睹的。而處在局中的政治改革者們,既主張改革,但也多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因為他們更希望改革能少些阻力,少些動蕩,最終能得以順利進行。相比而言,誰才是真正的改革家,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維新運動如果不是康有為等人主導(dǎo),如果是局中的袁世凱等人主導(dǎo),維新運動或許不會失敗得那么慘烈,或許君主立憲也并不是不可能的事。
(二)康、袁對改革中如何對待老臣勛舊的策略不同??涤袨樵谧兎ㄒ潦迹透鷺s祿說: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榮祿聽后怒其狂悖,就向慈禧進言:康有為亂法非制,皇上如過聽,必害大事,奈何?康有為年紀輕輕,就得光緒帝賞識,正可謂得意忘形??涤袨槎啻紊蠒饩w帝,稱新舊水火,勢不兩立,要光緒帝采取“大舉動”,以“震悚”守舊老臣??涤袨楫吘箷兎ǜ母锏纳顪\還沒摸清,就想“大舉動”,殺幾個一品大臣以“儆猴”。而袁世凱畢竟是局中人,權(quán)衡利弊遠在康梁等人之上,袁世凱提出的“勛舊疆臣,未便屏棄,因可厚祿以養(yǎng)之,崇秩榮之,至天下事非才不理,斷不宜值此累卵之危,使膺國家之繁劇”,這就好比我們的改革開放,守舊之人得以厚祿養(yǎng)之,賢能之輩得以重用,改革就會少些阻力。在中國辦事,你有時候不中庸還不行。
袁世凱給翁同龢的兩次說帖,“無論從對國際局勢的分析,還是改革方案的設(shè)想,都比當時的京官顯得有遠見卓識,變法的道理講得頭頭是道,深刻感人,足見其憂國憂民,贊同新政的立場”。